[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暴露血管内皮的辅助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81444.7 | 申请日: | 2020-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4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 发明(设计)人: | 吕毅;刘康;史爱华;黄高铂;王善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90/00 | 分类号: | A61B90/00;A61B17/11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 地址: | 71006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暴露 血管 内皮 辅助 装置 | ||
一种适用于暴露血管内皮的辅助装置,包括圆环形或椭圆环形的辅助装置片,其内径与相对应血管管腔匹配,辅助装置片上沿周向开有若干小孔,小孔的孔径与带线缝针匹配,供带线缝针穿过固定血管内皮。本发明操作简单,可以充分暴露待吻合血管内皮,为后续吻合操作提供有利条件。通过该装置可有效降低血管吻合难度,为器官移植等领域带来便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暴露血管内皮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血管吻合术可以应用于诸多外科手术领域,例如器官移植,颌面整形,创伤救治等。在肝移植手术或门脉高压症的分流术中血管的手工吻合,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医生完成每个腔静脉吻合口的吻合时间一般也需要10~15min。待门静脉开放后再吻合肝动脉,仍需要10min左右,这会导致供肝胆道再次热缺血,这正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肝移植术中无肝期越短,血流动力学越稳定,供肝功能恢复越快。为了提高吻合质量和速度,减少吻合难度和术后并发症,人们在吻合技术,缝线质量上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尝试,但仍然是基于传统的手工缝合技术,不能避免手术技巧及缝线对吻合口愈合的影响。也有人尝试采用非缝线的方式吻合血管,但难度在于如何充分暴露血管内皮,实现血管内皮对内皮吻合,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新技术可以取代手工缝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暴露血管内皮的辅助装置,其操作简单,可以充分暴露待吻合血管内皮,为后续吻合操作提供有利条件。通过该装置可有效降低血管吻合难度,为器官移植等领域带来便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暴露血管内皮的辅助装置,包括圆环形或椭圆环形的辅助装置片1,其内径与相对应血管管腔匹配,辅助装置片1上沿周向开有若干小孔2,小孔2的孔径与带线缝针匹配,供带线缝针穿过固定血管内皮。
所述小孔2的数量为6到8个,在周向上均匀分布。
所述辅助装置片1的厚度约为1mm,小孔2的直径为0.5-1mm。
所述辅助装置片1为高分子材料,表面进行氮化钛、聚四氟乙烯、派瑞林等镀层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发明的辅助装置,可以充分暴露待吻合血管内皮,为后续吻合操作提供有利条件。后续可采用磁环吸引,胶水粘接等各种方式完成血管吻合。完成后,可通过手术刀片切开、撤除辅助装置,使之不留置体内。该装置使用简单方便,暴露血管内皮充分、可靠。通过该装置暴露血管内皮,后续和利用新型吻合技术实现血管吻合,从而免除肝移植手术中因手工缝合导致的无肝期过长及其伴随的一系列相关并发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暴露血管内皮的辅助装置,包括圆环形或椭圆环形的辅助装置片1,其厚度约为1mm,内径与相对应血管管腔匹配,辅助装置片1上沿周向均匀开有若干轴向的小孔2,本实施例中小孔2的数量为6到8个,孔径与带线缝针匹配,约为0.5-1mm,供带线缝针穿过固定血管内皮。装置采用高分子材料,表面进行氮化钛、聚四氟乙烯、派瑞林等镀层处理。
在使用过程中,待吻合血管穿入辅助装置片1的内环中,辅助装置片1套在待吻合血管断端,然后利用带线缝针穿过小孔2固定血管内皮。待所有小孔2都完成固定后,血管内皮呈喇叭口样充分暴露,便于后续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14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远程监控智能柜
- 下一篇:一种路由器配件连续模拉伸工艺及其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