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80841.2 | 申请日: | 2020-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55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子明;王伟;金成成;刘坤明;许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E04F13/072;E04F13/075;E04F13/21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陶长清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工程 调节 混凝土 复合板 外墙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包括墙体,第一预埋件,外墙组件和第二预埋件,本发明中,调节组件的设置,旋转手轮使调节杆带动外侧复合板移动,达到调节内侧复合板与外侧复合板之间距离的目的,有利于进行内侧复合板与外侧复合板之间距离的调节,便于根据需求进行混凝土浇灌本体厚度的调节;混凝土浇灌层的设置,在混凝土浇灌本体的内部设置吸音空腔,使外墙具有较好的吸音性能,提高外墙结构的隔音效果,且使外墙的密度大大降低;第二预埋件的设置,将外墙组件安装在第一预埋件上,通过螺纹杆穿过外墙组件将末端旋入预埋套筒内,通过固定螺母和垫片实现对外墙组件的进一步固定,提高外墙组件固定的牢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用外墙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建筑工程大部分是以传统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完成的,推进建筑工业化、住宅建筑产业化,是实现住在建设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住宅质量和节约住宅能耗的重大举措,是保证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混凝土复合板外墙具有适应称重要求的力学性能,符合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其保温、隔热性能的要求,具有强度高、保温隔热性能好,施工方便等特点,现有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浇注时不利于进行内侧复合板和外侧复合板之间距离的调节,不能根据需求进行混凝土浇灌本体厚度的调节,降低外墙的适用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且便于市场推广与应用。
现有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浇注时不利于进行内侧复合板和外侧复合板之间距离的调节,不能根据需求进行混凝土浇灌本体厚度的调节,降低外墙的适用性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显得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以解决现有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浇注时不利于进行内侧复合板和外侧复合板之间距离的调节,不能根据需求进行混凝土浇灌本体厚度的调节,降低外墙的适用性的问题。一种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包括墙体,第一预埋件,外墙组件和第二预埋件,所述第一预埋件采用多个,且第一预埋件的一端嵌装在墙体的内部;所述第二预埋件采用多个,且第二预埋件的一端嵌装在墙体的内部;所述外墙组件安装在墙体的外侧,且外墙组件与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固定相连。
所述外墙组件包括内侧复合板,外侧复合板,调节组件和混凝土浇灌层,所述内侧复合板和外侧复合板平行设置,且内侧复合板和外侧复合板采用相同的尺寸;所述调节组件的一端安装在内侧复合板的外侧,且调节组件的另一端贯穿至外侧复合板的外侧;所述混凝土浇灌层嵌装在内侧复合板和外侧复合板之间,且混凝土浇灌层位于调节组件的外侧。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套筒,调节杆,调节环和手轮,所述调节套筒安装在内侧复合板的外侧;所述调节环安装在外侧复合板的内侧;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位于调节套筒的内部,且调节杆贯穿调节环,该调节杆的另一端贯穿至外侧复合板的外侧;所述手轮焊接在调节杆的末端,且手轮位于外侧复合板的外侧。
所述调节套筒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所述调节杆的外侧设置有螺纹,且调节杆通过螺纹与调节套筒相连;所述调节环的内侧设置有螺纹孔,且调节环的螺纹孔的尺寸与调节杆的尺寸匹配。
所述混凝土浇灌层包括混凝土浇灌本体,吸音空腔,第一加强网和第二加强网,所述第一加强网设置在内侧复合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加强网设置在外侧复合板的内侧,且第二加强网与第一加强网采用相同的尺寸;所述混凝土浇灌本体嵌装在第一加强网和第二加强网之间;所述吸音空腔采用多个,且吸音空腔设置在混凝土浇灌本体的内部,该吸音空腔的横截面为矩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08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砷菱铅矾的电化学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真石漆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