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色建筑的水循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0658.2 | 申请日: | 2020-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7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曹波峰;陈晓俊;王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新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00 | 分类号: | E04D13/00;E04D13/04;E04F11/18;A01G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建筑 水循环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的水循环系统,解决了现阶段水循环系统收集雨水的效果较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绿色建筑的水循环系统,包括集水池、集水装置、集水槽和导水沟;所述集水装置包括集水顶板和供所述集水顶板安装的调节支架;所述集水顶板经所述调节支架的驱动具有第一倾斜状态和第二倾斜状态;所述集水顶板处于所述第一倾斜状态时,所述集水顶板由北至南向下倾斜,所述集水顶板的下边沿位于所述集水槽的上方;所述集水顶板处于所述第二倾斜状态时,所述集水顶板由南至北向下倾斜,所述集水顶板的下边沿位于所述集水池的上方,所述绿色建筑的水循环系统中的集水顶板能够在不同季节对雨水的收集效果均较为理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定建筑物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的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授权公告号为CN207812544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生态水循环系统,属于绿色建筑的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包括集水池、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水处理池和雨水回收管;集水池设于建筑屋顶,第一排水管与第二排水管分别与集水池连通,第一排水管设置于建筑墙体的一侧,各个第一灌溉管与第一排水管连通,各个第一灌溉管用于灌溉墙体绿化,第二排水管连通屋顶花园和建筑各楼层,用于屋顶花园和建筑各楼层的阳台绿化灌溉,雨水收集罐连通第一排水管的末端、第二排水管的末端和水处理池,雨水回用管连通水处理池和集水池,将水处理池内的水输送回集水池内。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建筑生态水循环系统中仅通过集水池去收集雨水,使得对雨水的收集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的水循环系统,所述绿色建筑的水循环系统对于雨水的收集效果理想。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绿色建筑的水循环系统,包括设于绿色建筑的屋顶的集水池,还包括设于绿色建筑的屋顶的集水装置、集水槽和将集水槽内的水导入集水池的导水沟;所述集水装置包括集水顶板和供所述集水顶板安装的调节支架;所述集水顶板经所述调节支架的驱动具有第一倾斜状态和第二倾斜状态;所述集水顶板处于所述第一倾斜状态时,所述集水顶板由北至南向下倾斜,所述集水顶板的下边沿位于所述集水槽的上方;所述集水顶板处于所述第二倾斜状态时,所述集水顶板由南至北向下倾斜,所述集水顶板的下边沿位于所述集水池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绿色建筑的水循环系统通过设置集水装置,增加了用于承接雨水的面积,使得该水循环系统对于雨水的收集效果更加理想。
在我国的沿海城市,主要存在两种风向,分别为春夏季节刮的东南季风和秋冬季节刮的西北季风。
当刮东南风且下雨时,将上述集水顶板调节至第一倾斜状态,使得集水顶板由北至南向下倾斜,在东南风的作用下,雨水能够更加轻易地撞击在处于第一倾斜状态的集水顶板上,之后集水顶板上的雨水通过集水槽和导水沟,最终被储存于集水池内,提升了对该状态下的雨水的收集效果。
当刮西北风且下雨时,将上述集水顶板调节至第二倾斜状态,使得集水顶板由北向南方向倾斜,在西北风的作用下,雨水能够更加轻易地撞击在处于第二倾斜状态的集水顶板上,之后集水顶板上的雨水直接流入集水池内,提升了对该状态下的雨水的收集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支架包括支撑于所述集水顶板靠近集水池一侧的第一伸缩杆以及支撑于所述集水顶板靠近集水槽一侧的第二伸缩杆;所述集水顶板具有供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伸缩端铰接的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伸缩端具有铰接杆,所述集水顶板具有与所述第二伸缩杆配合的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二铰接座具有与所述铰接杆配合的铰接滑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新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新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06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