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0647.4 | 申请日: | 2020-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4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郁正纲;程真何;伏祥运;袁晓冬;朱立位;杜云虎;崔景侠;岳付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连云港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2 | 分类号: | H02J3/32;H02J3/38;H02J7/3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封睿 |
地址: | 22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新型混合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部件、电池、超级电容器、第一电感(Lpv)、第二电感(LB)、第三电感(LS)、第一开关(Sw1)、第二开关(Sw2)、第三开关(Sw3)、第四开关(Sw4)、第五开关(Sw5)、直流侧滤波电容(C)和直流侧负载电阻(R),其中第二开关(Sw2)、第三开关(Sw3)、第四开关(Sw4)、第五开关(Sw5)均反向并联一个二极管,第一开关(Sw1)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感(Lpv)连接到光伏部件的正极,通过二极管连接直流电容(C)的负极,第一开关(Sw1)的发射极连接到光伏部件的负极,以及直流电容(C)的正极,第二开关(Sw2)的发射极连接第三开关(Sw3)的集电极,第二开关(Sw2)的发射极和第三开关(Sw3)的集电极的连接点接第二电感(LB),通过第二电感(LB)连接电池的正极,第三开关(Sw3)的发射极连接到电池的负极,第四开关(Sw4)的发射极连接第五开关(Sw5)的集电极,第四开关(Sw4)的发射极和第五开关(Sw5)的集电极的连接点接第三电感(LS),通过第三电感(LS)连接到超级电容的正极,第五开关(Sw5)发射极连接到超级电容的负极,第二开关(Sw2)和第四开关(Sw4)的集电极的连接点接直流电容(C)的正极,第三开关(Sw3)和第五开关(Sw5)的发射极的连接点接直流电容(C)的负极,直流侧负载电阻(R)的正极连接直流电容(C)的正极,直流侧负载电阻(R)的负极连接直流电容(C)的负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混合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Sw1)、第二开关(Sw2)、第三开关(Sw3)、第四开关(Sw4)、第五开关(Sw5)采用IGBT开关管。
3.一种新型混合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直流电网电压(Vo)与参考电压(Vref)进行比较,并对误差进行PI控制,生成总电流参考值(Itot-ref);
步骤2,对总电流参考值(Itot-ref)的低频分量进行速率限制,生成电池的参考电流,将电池的参考电流(IB-ref)与实际电池电流(IB)进行比较,并对误差进行PI控制,生成电池开关控制信号的占空比(DB),通过脉冲宽度调制(PWM)发生器生成控制第二、三开关(Sw2和Sw3)通断的脉冲信号;
步骤3,根据总电流的参考值(Itot-ref)的高频分量、电池的参考电流(IB-ref)与实际电池电流(IB)的误差,计算未补偿的电池功率,进而确定超级电容器的参考电流;
步骤4,将超级电容器的参考电流(IS_ref)与实际SC电流(IS)进行比较,并对误差进行PI控制,生成超级电容器控制信号的占空比(DS),通过脉冲宽度调制(PWM)发生器生成控制第四、五开关(Sw4和Sw5)通断的脉冲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连云港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连云港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064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