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联络通道防烟空气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79121.4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2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曾臻;熊康;翁庙成;刘方;耿彭强;王廷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9/00 | 分类号: | F24F9/00;A62C2/06;E21F1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缙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37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联络 通道 空气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隧道联络通道防烟空气幕系统,应用于单洞双线中隔墙类型的地铁区间隧道联络通道的防烟空气幕系统,包括风幕机、风管、电控阀和烟控开关。风幕机位于两个隧道的联络通道正上方,风幕机连接到风管的下端,风管上端的两个支管分别伸入两个隧道,两个支管上均设置有电控阀,两个隧道内均设置有烟控开关。当一个隧道发生火灾时,该隧道的烟控开关感应到烟气后控制非着火隧道的电控阀和风幕机开启,从非着火隧道侧进风至风管,进风通过风幕机送出,形成垂直向下的空气幕,空气幕覆盖联络通道断面从而隔绝烟气。本发明利用空气幕这种柔性隔断替代存在安全隐患的传统防火门,解决了现有防火门易损坏脱落的不足,保证了列车的安全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烟空气幕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单洞双线中隔墙类型的地铁区间隧道联络通道的防烟空气幕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地铁区间隧道,连接两个相邻隧道的联络通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疏散通道。当隧道发生火灾时,人员能够通过联络通道疏散到另一侧的隧道,从而保证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安全疏散。在隧道发生火灾时,联络通道除了需要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外,也需要阻止烟气蔓延和火势扩散至另一侧未着火隧道,所以工程设计中联络通道须设置防火门。但防火门在阻隔烟气蔓延的同时也阻碍了人员疏散。并且由于区间隧道内列车的高速运行造成活塞风效应,长期且频繁的压力变化会导致防火门变形、开启甚至脱落。防火门一旦侵入到隧道限界内或落入隧道轨面,会给地铁列车行车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轻则损坏列车和轨道导致线路停运,重则引起重大列车交通事故。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既能阻断烟气又能保证人员正常通行的隧道疏散通道的防烟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在地铁区间隧道联络通道处的防烟空气幕系统。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隧道联络通道防烟空气幕系统,包括安装在隧道内的风幕机、风管、取风口A、取风口B、电控阀A、电控阀B、烟控开关A和烟控开关B。
所述隧道包括相互平行的隧道A和隧道B,隧道A和隧道B通过中隔墙连接,中隔墙上开设有联络通道。所述风幕机和风管内嵌在中隔墙上,风幕机的上端与风管连通,下端与出风口连通,出风口位于联络通道的正上方。
所述风管呈Y字型,风管上端的两个支管分别记为支管A和支管B,支管A的上端伸入隧道A内,支管B的上端伸入隧道B内。所述支管A上安装有电控阀A,支管A的上端口设置有取风口A。所述支管B上安装有电控阀B,支管B的上端口设置有取风口B。
所述中隔墙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烟控开关A和烟控开关B,烟控开关A位于取风口A的上方,烟控开关B位于取风口B的上方。
正常状态时,所述电控阀A、电控阀B和风幕机均处于关闭状态,隧道A和隧道B通过联络通道自由连通。
当所述隧道A发生火灾时,烟控开关A探测到火灾烟气后,控制电控阀B和风幕机开启,此时电控阀A处于关闭状态。所述隧道B内的气流从取风口B进入风管,通过风幕机送出形成垂直向下的空气幕,空气幕阻断隧道A内的烟气进入隧道B,隧道A内的人员穿过联络通道内的空气幕进入隧道B。
当所述隧道B发生火灾时,烟控开关B探测到火灾烟气后,控制电控阀A和风幕机开启,此时电控阀B处于关闭状态。所述隧道A内的气流从取风口A进入风管,通过风幕机送出形成垂直向下的空气幕,空气幕阻断隧道B内的烟气进入隧道A,隧道B内的人员穿过联络通道内的空气幕进入隧道A。
进一步,所述风幕机包括电机、叶轮和外壳,相互连接的电机和叶轮均位于外壳的内部,叶轮的轴向与联络通道的宽度方向一致,叶轮的轴长与联络通道的宽度相等。
所述外壳上端的进气口与风管的下端连接,外壳下端与出风口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机由蓄电池供电,蓄电池安装在中隔墙上的电器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大学;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91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后视镜进行拾音的方法以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源降噪耳罩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