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钢板冲压模具及冲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78578.3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8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周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俊 |
主分类号: | B21D37/16 | 分类号: | B21D37/16;B21D37/14;B21D37/12;B21C51/00;B21D55/00;B21D22/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钢板 冲压 模具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汽车钢板冲压模具即方法,主要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以及快速冲压,快速淬火,精确控制成形温度,从而改善了汽车零部件的质量,提高了安全系数。
背景技术
当前汽车车身的结构件,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追求车身减重,提高强度,虽然铝合金、钛合金等轻合金能满足性能要求,但是成本较大,生产工艺复杂,综合来看,普遍采用钢材为当前汽车的主流手段,而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一般多采用高强度钢板,高强度钢板的室温拉伸强度大多超过了1.2Gpa,为了成型时变形容易,热冲压是成型车身部件的主要方式,因为加热可以软化钢板,而现有的热冲压问题较多,比如坯料的加热方式,如果采用炉子加热,转移的过程中丧失热量,温度不好控制,又如对模具直接加热,但是结构复杂,因此采用自阻加热是常见的手段。
目前自阻加热技术,功能单一,一是无法精确控制温度,二是需要配合其他工艺进行淬火处理,生产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改进了现有的模具结构与加热方式,提高了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模具主要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导柱、导套、凸模、凹模、弹簧导杆、测温压边圈、绝缘压块、绝缘套、绝缘垫块、补料垫块(其中也为绝缘材料),电极块;
进一步,凸模的内部开设了流体通道,供淬火时低温流体通过,喷洒在零件表面;其中低温流体优选为液氮;
进一步,所述流体通道的出口主要开设在凸模的侧面与底面;也可以根据需要,开设在不同位置,实现局部淬火,制备梯度性能的冲压件;
进一步,所述流体通道的横截面积沿着出口方向,不断增大,尽量使出口处聚集很多的低温流体,增大冷却面积,提高冷却效率;其中所述流体通道优选为锥形通道或喇叭口形状等;
其中,本申请的模具具体连接方式如下,但不局限于以下连接方式:
上模座通过模柄连接冲压机或油压机等动力源,上模座下部连接有凸模与弹簧导柱,弹簧导柱下部连接有测温压边圈,测温压边圈包括压紧块与温度敏感元件,其中温度敏感元件冲压时与坯料接触测温;测温压边圈通过弹簧导柱压紧坯料;
下模座上安装凸模、绝缘垫块,绝缘套,绝缘垫块上安装有电极块,凹模与绝缘垫块、电极之间设置绝缘套,绝缘套与凹模上端设置有补料垫块;电极块上放置坯料,坯料上面覆盖绝缘压块;
进一步,凹模内表面设置了绝缘耐磨高强度涂层;相对应的,凸模的外表面也设置了绝缘耐磨高强度涂层;其中绝缘耐磨高强度涂层优选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材质优先为WC涂层;
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还通过导柱导套配合;
通过以上设置,本发明的模具在加热时,只有坯料通电加热,减少能耗,同时提高了模具的寿命;
进一步,本发明模具的绝缘耐磨高强度涂层为等厚度或不等厚度;
进一步,所述不等厚度的设置根据位置不同而厚度不同,具体为根据离凹模底部的距离而变化,尤其是在拐角处和底部厚度相对较大;通过涂层的设置,既能避免模具导电发热,又能保护模具,当模具损坏时,只需要修复涂层即可,大大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涂层的厚度按照公式(1)进行设置:
(1)
其中,t为任意处涂层厚度,单位为mm,为设置的目标最大厚度,h为距离凹模底部的高度,为凹模深度。
进一步,补料垫块的高度低于电极块的高度,作用在于,测温压边圈压料时,能先把坯料下拉变形,为后续的热冲压过程存储变形量,防止热冲压变形量太大而开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俊,未经周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85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管
- 下一篇:缝洞油藏高压注水模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