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番鸭的集成规模的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78117.6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78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徐铁山;林鹏;陈益勇;孙卫平;廖子荣;林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传味番鸭养殖有限公司;海南热作高科技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A23K50/75;A23K10/30;A23K10/37;A23K10/20;A23K10/26;A23K20/147;A23K20/10;A23K20/142;A23K20/174;A23K10/18;A23K20/163;A23K10/22;A23K |
代理公司: | 海南汉普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6003 | 代理人: | 麦海玲 |
地址: | 570100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规模 养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番鸭的集成规模的养殖方法,包括:(1)雏番鸭强化:0‑7日龄时,鸭舍温度31~32℃,密度45~55羽/m2;每日喂食强化雏鸭饲料A;8‑21日龄时,鸭舍温度28~30℃;每日喂食强化雏鸭饲料B;22‑35日龄时,鸭舍温度21~23℃;每日喂食强化雏鸭饲料C;(2)分栏饲养:4周龄时转至网床上饲养,同时分栏饲养;番鸭6周龄后,鸭舍温度19~20℃,7周龄后,增加日投喂量至体重的4.5~5.0%;本发明的养殖方法,增强了高密度养殖的雏鸭免疫力,提高其高密度养殖的适应能力,发育稳定,养殖周期短,实现番鸭的高效、稳定的集成规模养殖,成活率高且出栏质量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番鸭的集成规模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番鸭,又名香鹑雁,麝香鸭,与一般家鸭同属不同种,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国内的养殖主要集中在南方,是优良的肉用鸭,肉质好、脂肪少,瘦肉多,蛋白质含量高,因其营养丰富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随着家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饲养的番鸭由过去的农家散养逐渐发展为规模养殖,以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但同时受规模养殖技术和管理的不合理,往往伴随着出现番鸭的规模养殖经济效益,出栏量不稳定的问题,尤其是对于4-5周龄以内的雏番鸭,其耐寒能力差,抵抗力低,易感染疫病,容易出现雏番鸭大批死亡的现象,导致番鸭规模养殖的成活率低,发病率高,养殖周期长,限制了番鸭的集成规模化养殖的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番鸭的集成规模的养殖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番鸭的集成规模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0-7日龄的雏番鸭放入温度为31~32℃的鸭舍中,以45~55羽/m2的密度饲养,每日提供24h的连续光照;每日分8~10次喂食强化雏鸭饲料A进行第一阶段强化,所述强化雏鸭饲料A为在雏鸭饲料中掺入0.5~1%重量的绿豆粉、荸荠粉和辣木叶粉的混合物,日喂食量为雏鸭体重的0.6~0.8%;
在雏番鸭8-21日龄时,将鸭舍温度降温至28~30℃,并于10日龄起以每日下降0.5~1℃的速率降温至24~26℃,每日提供19~21h的光照;每日分5~6次喂食强化雏鸭饲料B进行第二阶段强化,所述强化雏鸭饲料B为在雏鸭饲料中掺入3~5%重量的绿豆粉、荸荠粉和辣木叶粉的混合物,以及0.02~0.04%半乳甘露寡糖和0.05~0.1%的复合益生菌;日喂食量为雏鸭体重的1.0~1.5%;
在雏番鸭22-35日龄时,将鸭舍温度降温至21~23℃;每日提供自然光照10~12h;每日分4~5次喂食强化雏鸭饲料C进行第三阶段强化,所述强化雏鸭饲料C为在雏鸭饲料中掺入6~10%重量的绿豆粉、荸荠粉和辣木叶粉的混合物,以及0.06~0.08%半乳甘露寡糖和0.1~0.3%的复合益生菌,日喂食量为雏鸭体重的2~3%;
(2)分栏饲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传味番鸭养殖有限公司;海南热作高科技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传味番鸭养殖有限公司;海南热作高科技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81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机械臂
- 下一篇:一种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智能分类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