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硝酸根离子废水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77264.1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5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煦;荣峻峰;宗保宁;郄凤翔;孙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硝酸 离子 废水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含硝酸根离子废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向开放式废水处理装置中导入微藻以及含有所述含硝酸根离子废水的培养液,并利用所述培养液进行微藻的培养;其中,所述开放式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培养液的培养池(1)、以及设置在所述培养池(1)中的导光部件和通气部件(3);所述导光部件包括一个以上的导光板(2),所述导光板(2)用于将照射在其顶部的光线导入培养液的液面下方,其顶端设置于培养液的液面上方,底端设置于培养液的液面下方。本发明所述方法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均较高,且在处理废水的同时高产量地获得了微藻生物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硝酸根离子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提升了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水污染。水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其中含氮废水,特别是含硝酸根离子废水,给人类健康、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在世界各地,饮用水中硝酸盐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而环境水体中氮含量过高导致富营养化、水体老化等现象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灾难,而且水环境的恢复更是极为困难与漫长。因此,含硝酸根离子废水的处理一直是水处理领域的热点,也是难点和重点。
目前对含硝酸根离子废水进行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生物反硝化法、中和法与化学还原法等几种。应用的最广泛的方法是生物反硝化法,这种方法利用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作用,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释放至大气中。但由于反硝化细菌生长速度慢、反硝化效率低、对pH耐受范围窄等因素的限制,这种方法无法处理高浓度的含硝酸根离子废水,需要用大量的水进行稀释,占地面积大,导致废水处理成本高,也未对氮元素进行资源化利用。中和法使用碱性物质对废水中的硝酸进行中和,再通过提浓等方式进行处理。这种方法实际只是将硝酸转化为硝酸盐,并没有真正的对污染物进行清除。化学还原法利用硝酸根离子的氧化性,使用化学还原剂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或氨。这种方法需要投加大量药剂,可能会带来新的污染,还原产生的氨态氮也是严重的污染物,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可以看出,目前还缺少能够高效率处理含较高浓度硝酸根离子的废水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处理效率不高、资源化利用程度低、带来二次污染等问题,提供一种含硝酸根离子废水的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均较高,且在处理废水的同时高产量地获得了微藻生物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社会效益,并且特别适用于硝酸根离子含量较高的废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硝酸根离子废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向开放式废水处理装置中导入微藻以及含有所述含硝酸根离子废水的培养液,并利用所述培养液进行微藻的培养;其中,所述开放式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培养液的培养池、以及设置在所述培养池中的导光部件和通气部件;所述导光部件包括一个以上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用于将照射在其顶部的光线导入培养液的液面下方,其顶端设置于培养液的液面上方,底端设置于培养液的液面下方。
优选地,所述导光板由透明材料构成,所述导光板包括上部的光吸收部和下部的光散射部。
更优选地,所述光吸收部的截面为倒梯形,所述光散射部的截面为矩形。
更优选地,所述光散射部经过基材掺杂处理和/或激光刻蚀处理使其光透过性降低。
更优选地,在所述光散射部中,下部的光透过性高于上部。
优选地,所述通气部件包括通气管与一根以上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布设有曝气孔。
更优选地,所述曝气管设置于所述培养池的底部。
更优选地,所述曝气管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
更优选地,所述曝气孔朝向所述导光板设置。
更优选地,所述含硝酸根离子废水中,以氮元素计的总氮元素含量≥200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72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含硝酸根离子废水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