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层单馈背腔圆极化滤波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74218.6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2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罗国清;王文磊;金华燕;张晓红;代喜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50;H01Q5/307;H01Q5/50;H01Q13/10;H01Q15/24;H01P3/18;H01P3/12;H01P1/207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朱亚冠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层 单馈背腔圆 极化 滤波 天线 | ||
1.单层单馈背腔圆极化滤波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基板,以及分别设置在介质基板上下表面的两个金属面;
在上层金属面M1的中心开有一镂空矩形区域,该镂空矩形区域内设有一个切边方形金属贴片P1;切边方形金属贴片P1与上层金属面M1之间留有环形缝隙P2;
所述的切边方形金属贴片P1为两对边均开有一缺口的方形结构;
上层金属面M1刻蚀有两轴对称的缝隙S1、S2;
缝隙S1、S2的对称轴为切边方形金属贴片P1的两缺口与切边方形金属贴片P1中心所在的直线;缝隙S1、S2与切边方形金属贴片P1的边长平行;
所述的介质基板S设有两排周期性分布的第一金属化通孔阵列,由第一金属化通孔阵列、介质基板S、上下层金属面构成基片集成矩形波导W;
所述的介质基板S内蚀刻有由第二金属化通孔围成的缺角方形腔体C,即基片集成波导腔体C;该缺角方形腔体C的其中一个角缺角,且缺角与基片集成矩形波导W连接;
所述的介质基板S的中心刻蚀有一个第二金属化通孔V1;
下层金属面M2覆盖在介质基板S的下表面;下层金属面M2蚀刻有共面波导传输线T;下层金属面M2的位于第一金属化通孔阵列内区域刻蚀有两条轴对称L形缝隙;两条轴对称L形缝隙间的下层金属面M2区域与两条L形缝隙构成共面波导传输线T;通过共面波导传输线T向缺角方形腔体C进行馈电时,腔体的TM120模与TM210模会被同时激励;
上述两条L形缝隙作为延伸至基片集成波导内部用于阻抗匹配的枝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层单馈背腔圆极化滤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金属面M1,环形缝隙P2与切边方形金属贴片P1中心重合;缺角方形腔体C的中心与介质基板S的中心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层单馈背腔圆极化滤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缝隙P2与切边方形金属贴片P1的对角线与X轴或Y轴平行;基片集成矩形波导W位于切边方形金属贴片P1的对角线上;所述的缺角方形腔体C的对角线与X轴或Y轴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层单馈背腔圆极化滤波天线,其特征在于通过微扰的方式使缺角方形腔体C中简并的谐振腔TM120/TM210模以及微带贴片的TM10/TM01模发生分离且产生90°相位差,随后通过单端口馈电激发圆极化辐射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层单馈背腔圆极化滤波天线,其特征在于利用谐振腔工作频带外的TM110、TM220,以及工作频带内的两个谐振腔模式TM120、TM210中谐振频率高的模式引入三个增益零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层单馈背腔圆极化滤波天线,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控环形缝隙P2的尺寸使环形缝隙P2内部的切边方形金属贴片P1作为微带天线谐振在腔模谐振频率的附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421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