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吊顶式新风除湿机高效除湿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72096.7 | 申请日: | 2020-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0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袁润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腾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F24F11/89;F24F11/65;F24F11/70;F24F11/61;F24F11/64;F24F110/20;F24F110/10;F24F140/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 地址: | 315033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吊顶 新风 除湿机 高效 除湿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吊顶式新风除湿机高效除湿系统,包括新风除湿机,所述新风除湿机的内部包括除湿装置、新风进管、回风进管、送风出管、内盘管、压缩机、风机和微电脑处理器,所述新风进管和所述回风进管插接于所述新风除湿机的右侧壁;该吊顶式新风除湿机高效除湿系统的设置,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计四种除湿模式,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机组风道内的内盘管传感器变化情况控制电机的转速以及开停机,以实现正常除湿控制模式、低温除湿控制模式、容霜除湿模式和高温除湿控制模式的切换,从而使得在低温高湿和高温高湿状态下,能够对室内进行高效除湿并确保机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吊顶式新风除湿机高效除湿系统。
背景技术
新风除湿机将室外空气经过过滤除湿后,通过新风管道将相对干燥的并达到目标相对湿度空气送至室内,以达到舒适性或工艺性室内环境湿度需求。经抽湿后的空气一般用于需要空气净化的室内场所。现有的除湿机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在使用的时候只有单一的除湿模式,从而当室内的湿度环境复杂时不能够高效的对室内进行除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吊顶式新风除湿机高效除湿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顶式新风除湿机高效除湿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除湿机在使用的时候只有单一的除湿模式,从而当室内的湿度环境复杂时不能够高效的对室内进行除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吊顶式新风除湿机高效除湿系统,包括新风除湿机,所述新风除湿机的内部包括除湿装置、新风进管、回风进管、送风出管、内盘管、压缩机、风机和微电脑处理器,所述新风进管和所述回风进管插接于所述新风除湿机的右侧壁,所述回风进管的内腔底部镶嵌有回风湿度传感器和回风温度传感器,所述送风出管插接于所述新风除湿机的左侧壁,所述送风出管的内腔底部镶嵌有送风温度传感器,所述内盘管和所述压缩机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新风除湿机的内腔顶部,所述内盘管的前侧壁镶嵌有内盘管传感器,所述风机的两端分别通过风罩与所述除湿装置和所述送风出管连通,所述回风湿度传感器、所述回风温度传感器、所述送风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内盘管传感器均电性输出连接所述微电脑处理器,
除湿模式如下:
正常除湿控制模式:回风湿度传感器位于回风口处,湿度传感器通过导线将数据传递给微电脑处理器;
低温除湿控制模式:回风温度传感器位于回风口处,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将数据传递给微电脑处理器;
容霜除湿模式:送风温度传感器位于送风口处,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将数据传递给微电脑处理器;
高温除湿控制模式:内盘管传感器位于内盘管外侧壁,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将数据传递给微电脑处理器;
微电脑处理器电性输出连接电机。
优选的,所述正常除湿控制模式:TS-TSD≤0%:压缩机停止,风机运行60秒停止,TS-TSD>3%,压缩机启动;
当TA<0℃时压缩机停止工作,风阀关闭,风机低风减100转运行,TA≥2℃恢复正常运行;
当TA≤17℃,除湿以32分钟为一个周期,压缩机工作24分钟除湿,停机8分钟;
当前周期压缩机启动连续运行5分钟后,当前风机转速下降一档运行5分钟,10分钟后,再下降一档运行5分钟,压缩机运行15分钟后恢复设定风运行;
当17℃<TA≤24℃,除湿以50分钟为一个周期,压缩机工作45分钟除湿,停机5分钟;
当前周期压缩机启动连续运行15分钟后,当前风机转速下降一档运行7分钟,压缩机运行20分钟后恢复设定风运行;
24℃<TA≤30℃,压缩机正常,风机按设定风速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腾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腾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20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