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接触传输磁机构耦合系数动态调整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72034.6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26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白璟;李雷;陆灯云;张继川;谢意;李伟成;贾利春;黄崇君;范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H02J7/02;H02M3/2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传输 机构 耦合 系数 动态 调整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非接触传输磁机构耦合系数动态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源端通过输入功耗测量单元分别与非接触传输电能变换模块和磁场调控电能变换模块连接,所述非接触传输电能变换模块通过调谐阻波电路连接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对应设置有接收线圈,接收线圈设置在阻波电路上,阻波电路通过整流稳压电路和输出功耗测量模块连接至负载端,所述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两端均并联有带有控制器和信号调制解调模块的信号加载提取模块;所述磁场调控电能变换模块也通过一个阻波电路连接有补偿线圈;所述磁场调控电能变换模块的阻波电路,包括三相分别通过双向二极管接入带有电流方向调控装置的补偿电容和补偿线圈并联电路,所述双向二极管通过PWM脉冲控制导通和截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传输磁机构耦合系数动态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加载提取模块提取所述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两端的电信号并通过所述信号调制解调模块的解调生成供所述控制器识别的信号,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向所述信号调制解调模块发出控制指令,所述信号调制解调模块将控制指令转换为对所述信号加载提取模块的控制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传输磁机构耦合系数动态调整系统对应的动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非接触能量传输端和接收端均设置有用于接触传输系统发射功率和接收功率的监测用以计算能量的传递效率的功率监测装置,即能量的传递效率=接收功率/发射功率,若能量传递效率变低,则每隔固定时间X向补偿线圈增加大小为C的正向电流进行测试,共测试N次,计算能量传递效率;
若N次测试中,能量传递效率变化趋势为单调增加,则继续以固定间隔时间X向补偿线圈增加大小为C的正向电流,并实时计算能量传递效率直至传递效率变化趋势开始降低,以最大传递效率时对应的电流为最终校正电流,并持续输出该电流给补偿线圈;
若N次测试中,能量传递效率增加并出现极值,则以最大传递效率时对应的电流为最终校正电流,持续输出该电流给补偿线圈;
若N次测试中,能量传递效率单调降低,则开启反向电流调节,每隔固定时间X向补偿线圈施加大小为C的反向电流使能量传递效率增加直至出现极值,并以最大传递效率时对应的电流为最终校正电流,持续输出该电流给补偿线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非接触传输磁机构耦合系数动态调整系统对应的动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增加正向电流或施加反向电流固定时间间隔为100ms,且每次增加正向电流或施加反向电流的大小为10mA。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非接触传输磁机构耦合系数动态调整系统对应的动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测试次数N为≧3的整数。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非接触传输磁机构耦合系数动态调整系统对应的动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最大传递效率时对应的电流为最终校正电流,持续输出该电流给补偿线圈后,还包括继续按照固定时间间隔继续通过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两端带有控制器和信号调制解调模块的信号加载提取模块的记录分别提取发射线圈的输入功率和接收线圈的输出功率,计算能量传递效率,若能量传递效率出现降低,则重复进行上述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203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