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亲性DNA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70726.7 | 申请日: | 2020-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91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梁文斌;彭锌;卓颖;柴雅琴;袁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Q1/6811 | 分类号: | C12Q1/6811;C12Q1/6813;B82Y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亲性 dna 纳米 胶束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荧光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亲性DNA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设计目标物miRNA的特异DNA发卡序列H1‑5,在H3末端修饰疏水性的C12烷烃链,制备sp‑H3冻干粉,再将获得的sp‑H3冻干粉制成发夹结构的sp‑H3分散液,最后将荧光染料加入分散液中,超声得到DNA纳米胶束。还提供了该DNA胶束纳米在无标记检测目标miRNA的应用。本发明构建的DNA胶束不仅能够快速组装成球形纳米结构,还具有较大的固载容量;同时具有选择性好,操作便捷等特点,对生物小分子的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荧光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亲性DNA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DNA纳米结构作为纳米技术领域的一种高度可控的新兴材料而备受关注,在药物传递、疾病诊断、肿瘤标志物早期检测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各种各样的DNA纳米结构,比如DNA四面体、DNA立方体等,被设计为纳米笼用于固载小分子,以应用于高灵敏分析检测。然而,用于组装纳米结构的DNA序列通常需要花大量时间来精心设计,同时由DNA长链组装成纳米结构的条件较为苛刻,且组装时间长,组装效率低等问题而限制了基于DNA组装的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鉴于这些问题,构建一种碱基序列设计简单、组装效率高的DNA纳米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两亲性的嵌段共聚物被报道能够通过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并可以在其胶束内部包裹大量的功能性小分子,从而作为构建药物传递系统,纳米反应器等领域的热门研究对象。然而,传统的两亲性共聚物胶束通过紫外或pH调节释放内分子,这些调节方式不仅不能直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特异性和定量检测,而且还可能通过长时间的紫外辐射或pH环境的变化影响反应体系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两亲性DNA纳米胶束。本发明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两亲性DNA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能够使两亲性DNA快速组装成球形纳米结构,所形成的纳米胶束具有较大的固载容量。本发明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两亲性DNA纳米胶束无标记检测目标miRNA的方法,此方法具有选择性好、操作便捷等特点。本发明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两亲性DNA纳米胶束在肿瘤细胞内miRNA检测中的应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一种两亲性DNA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设计目标物miRNA的特异DNA发卡序列H1-5,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5所示,所述目标物miRNA为miRNA-21,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在所述H3发卡序列末端修饰疏水性的C12烷烃链,制备两亲性的DNA共聚物sp-H3冻干粉;
(2)以步骤(1)获得的sp-H3冻干粉制备具有发夹结构的sp-H3的分散液;
(3)将荧光染料加入步骤(2)中获得的分散液中,超声即可。
作为优先的技术方案之一:步骤(2)中,所述分散液按如下方法制备:将所述sp-H3冻干粉溶解在含有Mg2+的缓冲液中,在95±2℃下孵育5-10min,再以0.5℃/min的速度降至25℃后保持5-10min。
作为优先的技术方案之一:步骤(3)中,所述荧光染料与所述分散液中具有发夹结构的sp-H3的摩尔比为10:1。
作为优先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荧光染料为疏水性荧光染料,所述疏水性荧光染料为但不限于苝、菁、油红或尼罗红。
作为优先的技术方案之一:超声功率为30-60W,时间5-10min。
2、一种两亲性DNA纳米胶束。
3、一种两亲性DNA纳米胶束无标记检测目标miRNA的方法,所述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07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