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化锆晶须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70273.8 | 申请日: | 2020-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9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贺军;李博;姚西媛;张雨雷;童明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30B29/36 | 分类号: | C30B29/36;C30B29/62;C30B25/00 |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化学 沉积 法制 碳化 锆晶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化锆晶须的方法,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工艺可控的优点,通过设置合适的温度、压力、前驱体输入量,搭配合适的气体流量比例,制备出形貌和尺寸优良的ZrC晶须。从所制备的形貌图3中可以看到,所得到的晶须形貌整齐,杆部为规则的四棱柱形,顶部有半球形的催化剂小液滴。晶须直径约为1~2μm,长度约为10~50μm。同时该方法借助气体绕镀性好的优势,所获得的ZrC晶须分布均匀,产量大。由图2可看出,所得的晶须生长密集,且均匀分布在碳碳基体的表面。同时,晶须制备所需温度低,便于生产制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化锆晶须制备领域,涉及一种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化锆晶须的方法。
背景技术
ZrC陶瓷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同时还具有高熔点(3540℃)和较低的密度,在高温下具有较低的蒸汽压,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状态。因此,ZrC陶瓷在高温陶瓷、电极材料、核电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块体材料的一系列优点,一维ZrC晶须材料因其在微米尺度下独特的几何特性,使其在电学、光学和力学等方面具有更加优异的性能和新的特性。同时,由于一维材料的线性特性,ZrC晶须还可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通过使纹偏转或终止裂纹来增韧材料。文献1“Study on the synthesisand growth mechanisms of the refractory ZrC whiskers, Liang Xu,ChuanzhenHuang,Hanlian Liu,Bin Zou,Hongtao Zhu,Guolong Zhao,Jun Wang.Int.Journal ofRefractory Metals and Hard Materials,2014,42:116-119.”公开了一种以氧化锆,碳黑,Ni,NaF为原料,用碳热还原法制备ZrC晶须的方法。该方法制备所得的晶须,XRD峰表征出晶型较好的ZrC,但所得晶须形貌较差,晶须很短。此外晶须产量低,在基体上只有少量覆盖,并存在团聚的现象。文献2“In-situ homogeneous growth of ZrC nanowires oncarbon cloth and their effects on flexural properties of carbon/carboncomposites,Ningning Yan,Xiaohong Shi,Kun Li,Qiangang Fu,Wei Xie, HongruiZhang,Qiang Song.Composites Part B,2018,154:200-208.”公开了一种前驱体热解在碳布上合成ZrC晶须的方法。该方法采用ZrC前驱体为ZrC源,以六水合硝酸镍为催化剂为催化剂,将其溶解在丙酮中。将碳布浸泡在配置的丙酮溶液中一定时间后取出,在1500-1600℃下在H2和Ar气氛下热处理2h得到ZrC晶须。所制备的晶须直径约1μm,纯度较高。但是晶须形状蜷曲杂乱,且产量低,零星地分布在碳纤维上。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化锆晶须的方法,克服现有ZrC晶须制备所存在的产量低,均匀性差,形貌差,纯度不高等缺陷,提出一种可以获得高产量,分布均匀,生产周期较短,纯度高,形貌良好且具有一定长径比的ZrC晶须制备工艺方法。
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化锆晶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将清洗干净并烘干的炭质基底浸泡在Ni(NO3)2乙醇溶液或Ni(NO3)2水溶液中,静置3~8h,取出后烘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02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