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AID5损坏数据恢复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70007.5 | 申请日: | 2020-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2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16 | 分类号: | G06F11/16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李修杰 |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aid5 损坏 数据 恢复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RAID5损坏数据恢复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判断是否为两块故障盘的情况,如果是,修改配置文件,并利用分层读取的方法将第二故障盘的块数据复制到克隆盘中,遍历RAID5中其它各成员盘,并遍历故障扇区索引号文件中的扇区号,利用第一扇区的前一扇区和后一扇区对第一扇区进行校验,校验合格后将第一扇区号记录至待恢复故障扇区索引号文件中,最后利用克隆盘对故障盘进行数据恢复。该系统包括:第一判断模块、配置文件修改模块、分层读取模块、成员盘打开模块、遍历模块、第二判断模块、扇区号读取模块、校验模块、记录模块和数据恢复模块。通过本申请,能有效提高故障盘中数据读取效率,从而提高数据恢复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存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RAID5损坏数据恢复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当RAID5的两块成员盘损坏时,RAID5将停止服务,数据无法继续输入输出。但是,对于非常重要的数据,客户可能存在需要将成员盘数据恢复出来的需求。因此,如果对RAID5中的损坏数据进行恢复是个重要的技术问题。
目前,对RAID5中的损坏数据进行恢复的方法,主要包括:将坏盘数据一次性复制到克隆盘,然后对其进行奇偶校验。
然而,目前对RAID5中的损坏数据进行恢复的方法中,由于需要将坏盘数据一次性复制到克隆盘,复制周期较长,尤其是当出现复制错误时,需要重新复制,有时复制周期长达2天,使得数据恢复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RAID5损坏数据恢复的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数据恢复方法周期较长,数据恢复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RAID5损坏数据恢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0:判断RAID5中是否有两块故障盘,定义故障扇区数量较多的为第一故障盘,故障扇区数量较少的为第二故障盘;
S1:如果RAID5中有两块故障盘,将数据恢复工具配置文件中的块数据的规格从一个块数据规格变更为多个大小不同的块数据规格,所述配置文件用于设置故障盘的数据恢复参数;
S2:按照块数据规格从大到小的顺序,利用分层读取的方法,将第二故障盘的块数据复制到克隆盘中;
S3:逐个打开RAID5中除第二故障盘以外的各成员盘;
S4:在各成员盘中遍历故障扇区索引号文件中的扇区号,筛选出所有成员盘中的故障扇区,将任一扇区号定义为第一扇区号,所述第一扇区号对应的扇区定义为第一扇区;
S5:判断所述第一扇区号是否被记录为故障扇区号;
S6:如果所述第一扇区号被记录为故障扇区号,读取故障扇区索引号文件中的下一个扇区号;
S7:如果所述第一扇区号未被记录为故障扇区号,利用第一扇区的前一扇区和后一扇区对第一扇区进行校验;
S8:对第一扇区校验合格后,将所述第一扇区号记录至待恢复故障扇区索引号文件中,获取更新后的待恢复故障扇区索引号文件;
S9:遍历完毕故障扇区索引号文件中的扇区号后,根据更新后的待恢复故障扇区索引号文件,利用克隆盘对故障盘进行数据恢复。
可选地,所述分层读取的方法中,每层读取的块数据的规格依次为:5M、3M、1M、500K、1K和512B。
可选地,所述S2:按照块数据规格从大到小的顺序,利用分层读取的方法,将第二故障盘的块数据复制到克隆盘中,包括:
S21:读取块数据规格为5M的数据;
S22:判断是否读取成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00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