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畜禽粪污厌氧消化的处理剂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68732.9 | 申请日: | 2020-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2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 发明(设计)人: | 孙英;唐鑫;胡文华;冯磊;周宁聪;王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5F17/00 | 分类号: | C05F17/00;C05G5/20;C05G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陈波 |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畜禽 粪污厌氧 消化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的一种畜禽粪污厌氧消化的处理剂及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畜禽粪污厌氧消化的处理剂,在畜禽粪污厌氧消化中添加,使处理后的畜禽粪污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产率及腐殖酸比例均得到大幅提高,并且使用处理后的畜禽粪污对植物种子的GI指数(发芽指数)大幅提高。本发明提供的畜禽粪污厌氧消化方法,流程简单,便于操作;经过45‑60天的厌氧发酵后就可以直接将其用作植物生长的有机液态肥,促进了不溶性有机物的溶解,可以实现沼渣减量化,既可促进植物生长,又可减少化肥施用量。处理后沼液可以直接施用,不需要再经过2‑3个月氧化塘的存放,大大节约了氧化塘的占地面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畜禽粪污厌氧消化的处理剂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的畜禽养殖业得以迅猛发展,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和主要的支柱产业,同时畜禽粪污已成为我国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与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相比,畜禽粪污的成分来源单一(饲料、水、药)可溯,仅涉及生物过程(过腹),其中的有机物大都是饲料经动物肠胃转化来的,生物毒害性较小。这些大量的有机物以及产生的氮磷等元素是农业生产中所必需的营养资源,如果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既可解决养殖粪污污染严重、处理成本高难度大的问题,又可以缓解我国农田有机质营养资源不足的问题,对于推动畜禽养殖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畜禽粪污中大部分有机物都是难溶性、不易被植物所利用的成分,如果不对其进行处理利用而是直接进入农业生产环节,则不仅不能促进植物生长,反而还会对当地的水土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及土壤板结等问题。
目前,厌氧消化因其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且能产生具有能源价值的甲烷而被广泛应用于畜禽粪污的处理领域。但是,厌氧消化后产生的大量的沼液中因含有的许多有机碳,氮,磷等组成的大分子有机物质导致其生物可利用性较差,需要进一步经2-3个月的氧化塘处理消解成小分子量的有机组分才能很好地被植物所利用。所以需要采用强力有效的处理剂,才能快速促进畜禽粪污中大分子有机物的水解,增加可溶性小分子有机质含量,促进植物种子发芽生长,提高养殖粪污养分及其生物有效性。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畜禽粪污厌氧消化的处理剂,包括助剂和过硫酸盐,两者摩尔比例为1:60~1:80,所述助剂为硫酸盐。
上述处理剂中,所述助剂为硫酸钠、硫酸钾、硫酸铵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上述处理剂中,所述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钠、过硫酸氢钠、过硫酸钾、过硫酸氢钾、过硫酸铵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一种提高畜禽粪污养分和生物有效性的厌氧消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调整畜禽粪污含固量,将上述处理剂以一定比例投入到畜禽粪污中,然后在20~40℃下搅拌20-30h,得到混合畜禽粪污;
(2)使上述混合畜禽粪污进入反应器并接种沼渣,进行厌氧消化。
上述方法中,所述畜禽粪污是指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废水,例如牛粪污、猪粪污、鸡粪污、鸭粪污以及上述两种以上的组合。
上述方法中,所述畜禽粪污的含固量为2~8wt%。
上述方法中,处理剂投加量与畜禽粪污含固量的比例为0.2~0.4。
上述方法中,优选的,处理剂投加量与畜禽粪污含固量的比例为0.3。
上述方法中,所述厌氧消化的方法为:在20~40℃、pH为6-8下,处理时间45-60天。
上述方法中,所述畜禽粪污与沼渣体积比3:1~5:1。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87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