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声学黑洞结构的隔振装置及船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67784.4 | 申请日: | 2020-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9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 发明(设计)人: | 代路;王苇;林原胜;柯志武;劳星胜;吕伟剑;赵振兴;吴君;马灿;戴春辉;柳勇;杨小虎;廖梦然;李勇;王俊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3H21/30 | 分类号: | B63H21/30;B63G8/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琪 |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声学 黑洞 结构 装置 船舶 系统 | ||
1.一种基于声学黑洞结构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用于设置在振源设备和安装基座之间,所述支撑结构上构造有若干个声学黑洞结构,所述声学黑洞结构连接有局域振子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学黑洞结构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声学黑洞结构在所述支撑结构上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学黑洞结构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黑洞结构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阻尼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基于声学黑洞结构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黑洞结构的上下表面分别呈凹面,且所述声学黑洞结构的厚度从中间到边缘连续性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声学黑洞结构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黑洞结构的中间部位形成有厚度均匀的支撑平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声学黑洞结构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局域振子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撑平台。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基于声学黑洞结构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局域振子组件连接在所述声学黑洞结构的上方或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基于声学黑洞结构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局域振子组件包括支撑弹簧和质量块,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声学黑洞结构相连,所述支撑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质量块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基于声学黑洞结构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的上表面连接有用于连接振源设备的上层隔振器,所述支撑结构的下表面连接有用于连接安装基座的下层隔振器。
10.一种船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基于声学黑洞结构的隔振装置,还包括振源设备、安装基座和船舶壳体,所述隔振装置设于所述振源设备和所述安装基座之间,所述安装基座固定于所述船舶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778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智能辨识分类的垃圾桶
- 下一篇:一种耐用无压痕折弯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