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菜装置及智能送餐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66861.4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7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黄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23/08 | 分类号: | A47G23/08;B65G35/00;B25J5/02;B25J11/00;B60L53/31;B60L53/16;B60L5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陆潘冰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智能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菜装置及智能送餐系统,包括:充电机构,充电机构包括充电套、设置于充电套上的充电负极及设置于充电套上的充电正极,充电负极用于与充电电源的负极连接,充电正极用于与充电电源的正极连接;及托盘,托盘包括充电接头,充电接头包括托盘负极和托盘正极,托盘负极用于与托盘电池的负极连接,托盘正极用于与托盘电池的正极连接;充电接头可插置于充电套内,托盘负极与充电负极接触导通,托盘正极与充电正极接触导通。本方案无需使用感应器检测托盘正极与充电正极、托盘负极与充电负极的相对位置,且无需电机进行驱动,因而设备结构更加精简,成本更低,此外不会存在对位精度差导致接触不良,引发短路的问题,充电可靠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餐饮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下菜装置及智能送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机器人已开始在各个领域逐步取代人力劳作而大展拳脚。例如在餐饮行业中,慢慢出现的智能送餐车,实现了取代服务员的人力传菜方式,提高了服务效率和体验。智能送餐车通常由云轨、AGV小车和托盘构成,工作时AGV小车送到下菜口,托盘上升至云轨的下菜口进行接菜,而后下降将菜肴呈递至顾客餐桌上。现有技术中,进行升降下菜的托盘不具有充电需求,也无法对托盘进行充电。
现有的机器人、AGV小车等的常见充电机构的工作原理为:电机驱动齿轮,从而带动齿条进行前后移动,在感应器的辅助定位下,使固定在齿条上的两根铜制弹性探针与托盘上的正负极铜环分别接触而达到充电目的。但这种传统充电方式存在如下缺陷:由于需要借助感应器进行位置检测,并需要电机作为动力源驱动铜制弹性探针与正负极铜环接触才能实现充电,完成充电所需部件较多,致使成本相对较高;此外,还容易因为定位不准,导致铜制弹性探针与正负极铜环接触不良而引发短路,造成设备故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下菜装置及智能送餐系统,旨在解决进行升降下菜的托盘无法充电、或充电麻烦,容易引发短路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下菜装置,其包括:
充电机构,所述充电机构包括充电套、设置于所述充电套上的充电负极及设置于所述充电套上的充电正极,所述充电负极用于与充电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充电正极用于与所述充电电源的正极连接;及
托盘,所述托盘包括充电接头,所述充电接头包括托盘负极和托盘正极,所述托盘负极用于与托盘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托盘正极用于与所述托盘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充电接头可插置于所述充电套内,所述托盘负极与所述充电负极接触导通,所述托盘正极与所述充电正极接触导通。
上述下菜装置应用装备于餐饮行业内的各类餐饮场所中,其用于连接厨房与顾客餐桌,能够将制作好且装盘的菜品自动从厨房转移到顾客餐桌上。具体而言,托盘能够上升而靠近下菜口(同步靠近充电机构)或者下降而靠近顾客餐桌,托盘上升时实现在下菜口处承接菜品,当移动到餐桌处时下降而将菜品呈递至顾客餐桌上。托盘为可充电式的,云轨上位于下菜口处安装有充电机构;当托盘上升至下菜口处,且检测到托盘的电量低于阈值时,托盘会与充电机构结合而进入充电状态。具体地,在托盘上移过程中,托盘的充电接头逐渐插入充电机构的充电套中,随后托盘负极与充电负极接触导通,托盘正极与充电正极接触导通,由此便可实现充电电源向托盘电池充入电能,达到充电的目的。相较于传统充电方式而言,由于本方案中充电接头插入充电套后即可快速实现接触导通充电,无需使用感应器检测托盘正极与充电正极、托盘负极与充电负极的相对位置,且无需电机进行辅助驱动,因而设备结构更加精简,成本更低,此外不会存在对位精度差导致接触不良,引发短路的问题,充电可靠性更高。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菜装置还包括升降牵引机构,所述升降牵引机构设置于所述充电机构上并与所述托盘连接,所述升降牵引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托盘上升或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68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