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加药结构的联合土壤修复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65693.7 | 申请日: | 2020-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09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刘煜;涂文清;吴永明;王启宇;杨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李自强 |
| 地址: | 33009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加 结构 联合 土壤 修复 设备 | ||
1.一种带有加药结构的联合土壤修复设备,包括主框(1),所述主框(1)的侧面设有用于驱动的轮子(2),且轮子(2)由安装在主框(1)上侧面的驾驶室(3)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1)的前端内部安装有用于铲取土壤的铲土板(4),且铲土板(4)的后方设有用于提升土壤的输送框(5),所述输送框(5)转动连接在主框(1)的内部,且输送框(5)的内部开有方形运输槽(11),所述方形运输槽(11)的槽壁上安装有螺纹板(12),所述方形运输槽(11)的内部设有用于清理土壤内垃圾的分离机构,所述输送框(5)的后端安装有分料传输带(6),且分料传输带(6)上开有多个分隔槽(7),且多个分隔槽(7)均匀的分布在分料传输带(6)上,所述分料传输带(6)的后方设有上层板(8)和下层板(9),且上层板(8)和下层板(9)之间设有用于向下层板(9)加药的送药机构,所述下层板(9)的后端位于上层板(8)的下方;
所述分离机构包括多个钢针(13),所述多个钢针(13)固定连接在方形运输槽(11)的槽壁上,所述输送框(5)的两端均设有稳固板(14),且两个稳固板(14)之间转动连接有毛刷(15)并固定连接有刮板(16),所述刮板(16)靠近铲土板(4)的一端贯穿对应的稳固板(14)并连接有运输框(17),且运输框(17)的外端贯穿外框(1)的侧壁并延伸至外框(1)的外部,所述运输框(17)外端的高度低于其内端的高度,且运输框(17)的外端下方且位于外框(1)的侧壁上安装有收集框(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加药结构的联合土壤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土板(4)通过转轴(19)转动连接在主框(1)的内部,且转轴(19)的一端贯穿主框(1)并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20),所述从动齿轮(20)与主动齿轮(21)啮合连接,且主动齿轮(21)安装在取土电机(22)的电机轴上,所述取土电机(22)安装在保护罩(23)的内部,所述保护罩(23)安装在外框(1)的侧面上,所述铲土板(4)的前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杆(24),所述主框(1)的内侧壁上开有与稳定杆(24)相互对应的稳固槽(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加药结构的联合土壤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药机构包括储药斗(26),所述储药斗(26)安装在主框(1)的上侧面,且储药斗(26)的下侧面安装有送料管(27),所述送料管(27)的下端贯穿主框(1)延伸至上层板(8)和下层板(9)之间并固定连接有分料板(28),所述分料板(28)上开有呈漏斗状的分料槽(29),所述分料槽(29)的内部分布有多个分料杆(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加药结构的联合土壤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1),所述固定板(31)的下端设有滚轮(32),所述滚轮(32)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杆(33)之间,且安装杆(33)的上端延伸至固定板(31)上开有的滑槽(34)内部,并通过弹簧(35)与滑槽(34)的槽底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加药结构的联合土壤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3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36),所述连接轴(36)的外端贯穿安装杆(33)并通过皮带与压土电机(39)的电机轴相互连接,所述压土电机(39)安装在主框(1)的外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加药结构的联合土壤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板(8)的下侧面对称设有滑杆(48),且滑杆(48)的两端延伸至主框(1)内侧壁上开有的弧槽(49)内,且两个滑杆(48)的同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6),所述主框(1)的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油缸(47),所述油缸(47)的输出杆与连接杆(46)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科学院,未经江西省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569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