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散式挑流消能工冲坑深度的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64376.3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21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侯冬梅;黄国兵;孔凡辉;胡晗;王英奎;翟静静;刘爽;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E02B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1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散 式挑流消能工冲坑 深度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分散式特殊挑流消能工冲坑深度预测的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T=krkwq0.5H0.25,式中,T为冲刷坑深度,单位为:m;q为泄洪单宽流量,单位为:m3/s·m;H为泄洪水头,单位为:m;kr为基岩冲刷系数;kw为射流冲刷系数。本发明经多个工程原型泄洪冲刷成果进行验证,本预测方法相对于从前的预测方法综合考虑了基岩抗冲性能和挑流水舌纵向拉伸、差动、平面分散等效应,能全面涵盖分散式特殊消能工工程特征,精度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泄洪消能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分散式挑流消能工冲坑深度预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泄洪消能建筑物中,挑流消能的特点是把具有巨大能量的高速水流直接坠入下游河床,对下游河床造成比较严重的冲刷破坏,甚至可能引起岸坡崩塌,危及工程安全。所以,挑流消能形成的高速射流对河床岩石的冲刷问题,一直是工程设计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高水头泄流建筑物的挑射水流,其巨大能量大体上分三部份消耗掉,即空中消能、水垫消能及冲刷基岩消能(另有一小部份能量转化为尾水动能)。高速挑射水流对河床岩石的冲刷破坏是水利工程界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其影响因素较多,物理过程复杂,其过程涉及到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岩石力学以及工程水文地质等众多学科,这也是造成这方面研究诸多、研究进展较慢的原因之一。
随着挑流消能在各种水利工程中的广泛采用,冲刷问题倍受人们关注。20世纪2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水利科技工作者,从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原型观测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提出了各种岩石冲刷理论和各种形式的经验、半经验计算公式,为冲刷研究和泄洪消能设计奠定了基础。
挑流消能造成的大坝下游岩石河床冲刷问题直接关系到坝体的稳定与安全,是水利工程界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岩石冲刷物理过程较复杂,冲刷破坏机理所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20世纪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学者和水利工程界人士,从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原型观测等多个角度开展了大量工作,提出了各种形式的经验和半经验冲坑预报公式,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成熟的方法能准确对冲坑进行预报。原型观测资料证明,较好的预报公式误差也在10~30%。现有的研究通常只侧重于某一个方面进行,因此公式的适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对于分散式消能工挑坎所产生的三维扩散水流、多股分层挑跌流、表中孔水舌对撞、左右水舌对撞等复杂流态的挑流消能冲坑的预报,则不能应用现有公式,迄今为止还没有完全成熟完善的计算式,目前还主要依靠模型实验和工程类比分析。
鉴于以往方法无法准确预测分散式特殊消能工冲坑深度,本发明对分散式消能工冲坑深度的预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预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无法准确预测分散式消能工冲坑深度,对分散式消能工冲坑深度的预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评估方法。
现行规范的冲坑深度计算公式为T=Kq0.5H0.25,冲刷系数K与基岩特性相关,q和H与水流能量相关,未考虑水舌形态及分布。
本发明综合考虑了基岩特性、水流能量、水舌形态及分布等影响因素,完善了分散式消能工冲坑计算理论,提出的分散式消能工冲坑深度计算公式为,填补了行业空白。
本发明综合提出分散式特殊消能工冲坑深度计算公式:
T=krkwq0.5H0.25
式中,T为冲刷坑深度,单位为:m;
q为泄洪单宽流量,单位为:m3/s·m;
H为泄洪水头,单位为: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43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