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近红外透反射光谱技术的油脂定量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61971.1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0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向娜娜;陈丽;王晓琼;陈林;赵江涛;王连想;区美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9 | 分类号: | G01N21/359;G01N21/3577;G01N21/3563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润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7 | 代理人: | 朱艳虎 |
地址: | 527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红外 反射 光谱 技术 油脂 定量分析 方法 | ||
1.一种基于近红外透反射光谱技术的油脂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若干种油脂样品,对其进行定标的湿化学检测;
S2.根据纯油脂的湿化学值、油脂国标及油脂数据库范围制定油脂各指标的油脂脂肪酸参考标准;
S3.同步对收集的所有油脂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
S4.通过定标软件OPUS8.1,根据S1中油脂样品定标的湿化学检测值和S3中近红外光谱,进行谱图预处理,根据光谱残差、马氏距离指数、组分值密度及组分值范围判定近红外光谱或湿化学值是否异常,若异常就直接剔除近红外光谱和湿化学值,正常则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油脂的定量模型;
S5.对已建立的定量模型进行算法验证,确定最佳定量模型;
S6.定量模型盲验证,取若干份与S1中油脂类型相同的油脂样品,按照步骤S1至S3操作,得到盲样油脂样品的预测结果,并与其湿化学检测值比对,若预测结果与其湿化学检值在误差范围内,则S4中的定量模型建立成功,若不符合,则重复步骤S1至S6操作,直至S4中的定量模型建立成功;
S7.对待测油脂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得到预测结果;
S8.根据S2中制定的油脂脂肪酸参考标准,对定量模型所得的待测油脂样品的脂肪酸结果进行分析,鉴别其掺假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透反射光谱技术的油脂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和S7中油脂样品近的红外光谱测定范围为4000~11500cm-1,扫描次数64次,分辨率为16cm-1,测量方式为透反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透反射光谱技术的油脂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油脂样品进行定标的湿化学检测包括水分、酸价、过氧化值、丙二醛及脂肪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透反射光谱技术的油脂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油脂样品若为液态,则将油脂样品摇匀并静置5~10分钟后,置于样品杯内,用于湿化学检测;所述S1步骤中的油脂样品若为半凝固或固态,则将油脂样品置于40~50℃水浴复溶,待完全溶解后,取出摇匀,并静置5~10分钟后,置于样品杯内,用于湿化学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透反射光谱技术的油脂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和S7中油脂样品扫描前处理:用样品杯取1~5mL油脂样品,置于已预热25~35min的恒温金属浴中保温30~55min,温度30~55℃,然后进行油脂样品扫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透反射光谱技术的油脂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近红外光谱数据处理的方法为光谱基线校正或数学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透反射光谱技术的油脂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待测样品检测具体为:用样品杯取1~5mL测样品,置于已预热25~35min的恒温金属浴中保温30~55min,温度30~55℃,然后置于近红外设备上直接进行近红外扫描,扫描界面自动弹出预测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红外透反射光谱技术的油脂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算法验证的指标包括:校正均方根误差(SEC)、预测均方根误差(SEP)、回归系数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197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摄像装置、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长蚀刻寿命的铜蚀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