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多磁极结构的磁共振成像磁体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58813.0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76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晖;王铮;魏树峰;王慧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F7/02 | 分类号: | H01F7/02;G01R33/383;G01R3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关玲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磁极 结构 磁共振 成像 磁体 | ||
1.一种具有多磁极结构的磁共振成像磁体,包括铁轭、磁极头和可拆卸的匀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的两个正向铁轭(11、12)上下相对布置,相互平行;两个正向铁轭(11、12)的内侧各有一个与正向铁轭相连的第一磁极头(15、16),第一磁极头(15、16)与一对正向铁轭(11、12)的内侧贴合;所述第一磁极头(15、16)产生的磁场方向与两个第一磁极头的中心连线方向平行,并且在两个第一磁极头(15、16)之间的间隙中产生静磁场;所述的第一磁极头(15、16)各由两个磁极构成,分别是主磁极(19)和附加磁极(20),主磁极(19)为圆盘形,附加磁极(20)为圆环形;附加磁极(20)布置在主磁极(19)的外周,包围主磁极(19),附加磁极(20)与主磁极(19)之间有空隙;附加磁极(20)的高度高于主磁极(19);主磁极(19)和附加磁极(20)的磁化方向均为垂直向上;两个正向铁轭(11、12)的两端各有一个与其垂直的侧向铁轭(13、14),侧向铁轭(13、14)位于两个正向铁轭(11、12)之间,侧向铁轭(13、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正向铁轭(11、12)的端部连成一体;在两个侧向铁轭(13、14)的内侧面中心位置,沿水平方向分别布置有第二磁极(17、18),第二磁极(17、18)沿两个侧向铁轭(13、14)内侧面的中心线对称布置;一对正向铁轭(11、12)和一对侧向铁轭(13、14),以及一对第一磁极头(15、16)和一对第二磁极(17、18)共同构成磁路;主磁极(19)、附加磁极(20)和第二磁极(17、18)共同形成所需要的磁场;第一磁极头(15、16)内嵌有一个可拆卸的匀场板(21),匀场板(21)的直径小于第一磁极头的附加磁极(20)的内径,通过螺丝固定在正向铁轭(11、12)的内表面。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向铁轭(11、12)和侧向铁轭(13、14)由低碳钢制造,所述的第一磁极头(15、16)和第二磁极(17、18)由永磁材料构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磁极(17、18)的磁化方向随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其中一个第二磁极(17)中,侧向铁轭中部以上的磁极磁化方向向右,在侧向铁轭中部以下的磁极磁化方向向左;另一个第二磁极(18)中,在侧向铁轭中部以上的磁极磁化方向向左,在侧向铁轭中部以下的磁极磁化方向向右。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向铁轭(11、12)和侧向铁轭(13、14)为整体铸造或分体加工后组装成整体。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磁共振成像磁体,其特征在于:侧向铁轭(13、14)内表面的第二磁极(17、18)沿着内表面的中心线对称布置,中心线两边的磁化方向相反。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向铁轭(13、14)的内侧与第一磁极头(15、16)边缘的距离为第一磁极头(15、16)半径的1/8~1/2。
7.按照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的第一磁极头(15、16)之间的距离为350mm,两个第一磁极头(15、16)之间的空间中产生0.2T的均匀磁场;磁体重量为502公斤。
8.按照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的第一磁极头(15、16)之间的距离为200mm,第一磁极头(15、16)之间的空间中产生0.4T的均匀磁场;磁体重量为643公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881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