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外探测器测试用固定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7736.7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0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周东平;王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厚朴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04 | 分类号: | F16M11/04;F16M11/22;F16M11/08;F16F15/067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范宇皓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探测器 测试 固定 | ||
本发明属于红外探测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红外探测器测试用固定架,针对在探测器测试时拆卸安装麻烦且无保护措施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的一侧开设有外壳通槽,所述外壳的两侧内壁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二复位弹簧,多个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均与内壳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内壳的内壁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且内壳的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滑动卡柱、第一复位弹簧、固定块、挡板和第三复位弹簧,滑动卡柱的一侧为弧形结构,便于红外探测器推入两个固定块之间,然后滑动卡柱能够在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将红外探测器卡住,方便对红外探测器进行固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探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探测器测试用固定架。
背景技术
红外探测器一般包括红外线发射器、接收器、以及信号处理器,探测器收集外界的红外辐射进而聚集到红外传感器上,红外传感器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了红外辐射温度发出变化时就会向外释放电荷,检测处理后产生报警。
现在的红外探测器大多是固定在一些建筑物上来进行使用,在测试红外探测器时,往往会将探测器直接固定安装在建筑物的某些地方,这样会导致安装和拆卸比较麻烦,而且在一些比较复杂的环境下不方便进行安装,导致对红外探测器的测试不够灵活,所以在此设计一种红外探测器测试用固定架,能对红外探测器进行稳定的固定,而且能有效避免红外探测器由于意外撞击或者掉落而导致损坏。
发明内容
基于超声诊断报告装置设计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红外探测器测试用固定架。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红外探测器测试用固定架,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的一侧开设有外壳通槽,所述外壳的两侧内壁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二复位弹簧,多个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均与内壳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内壳的内壁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且内壳的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固定块的一侧与内壳的一侧内壁之间活动安装有滑动卡柱,所述滑动卡柱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滑动卡柱的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壳的一侧开设有与外壳通槽相同面积的内壳通槽,且内壳在内壳通槽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外壳在外壳通槽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面积相同,且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活动安装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凹槽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滑动卡柱的一侧为弧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内壳的一侧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三复位弹簧,所述第三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内套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支撑板。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三个第一支撑杆。
优选地,三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方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底座。
优选地,所述外壳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优选地,三个所述固定底座下方开设有卡槽,且三个固定底座的下方通过卡槽卡接有第二支撑杆。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方固定安装有金属三角锥,且第二支撑杆的下方一侧固定安装有橡胶伸缩绳,所述橡胶伸缩绳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金属三角锥相适配的保护套。
优选地,所述保护套是由橡胶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外探测器测试用固定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红外探测器测试用固定架,通过设置滑动卡柱、第一复位弹簧、固定块、挡板和第三复位弹簧,滑动卡柱的一侧为弧形结构,便于红外探测器推入两个固定块之间,然后滑动卡柱能够在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将红外探测器卡住,方便对红外探测器进行固定,在取出红外探测器的时候,第三复位弹簧和挡板能够将红外探测器推出,而且能够对红外探测器起到保护缓冲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厚朴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厚朴传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77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