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卫星载荷电源备份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6740.1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8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冯佳;王浩;刘广森;任龙;易波;罗鹰;曾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杨洋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卫星 载荷 电源 备份 系统 | ||
1.一种卫星载荷电源备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指令继电器、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载荷继电器;
所述控制指令继电器受外部星务控制系统控制;
所述控制指令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电源,控制指令继电器的输出端分为两路,一路连接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另一路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电源模块经载荷继电器给外部载荷供电;
所述电源模块采用冷备模式,由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冷备工作状态切换;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直流转换器温备组件和控制板冷备组件,所述控制板冷备组件用于与外部星务控制系统和外部载荷通信;所述控制板冷备组件分为两路,一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继电器和第一控制板,另一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二继电器和第二控制板;
所述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共用地电极;
所述第一继电器为常闭继电器,并默认设置第一继电器控制信号处于上拉状态;
所述第二继电器为常开继电器,并默认设置第二继电器控制信号处于上拉状态;
所述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的使能信号均为高电平;
所述第一控制板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二控制板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控制逻辑如下:
第一控制板工作情况正常时,第一控制板发送给第一继电器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第一继电器维持常闭状态;第一控制板通过程序将第二继电器控制信号内部拉低,使第二继电器维持常开状态;
第一控制板工作情况异常时,由于第二继电器控制信号不再被第一控制板拉低,第二继电器的控制信号因处于上拉状态,变为高电平,第二继电器转换为闭合状态,第二控制板工作,第二控制板发送给第一继电器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使第一继电器转换为断开状态,从而第一控制板失电不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载荷电源备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转换器温备组件分为两路,每一路依次设置有直流转换器和第一单向导通元件,两路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端共接,两路第一单向导通元件的负端共接,其中一路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电压略高于另一路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电压,以实现温备模式,始终由输出电压高的一路直流转换器给控制板冷备组件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卫星载荷电源备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分为两路,一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三继电器、电源板和第二单向导通元件,另一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四继电器、电源备板和第二单向导通元件,两路第二单向导通元件的负端共接后连接所述载荷继电器的输入端;
所述第一控制板输出的控制信号还控制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所述第二控制板输出的控制信号还控制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卫星载荷电源备份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板的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控制信号接口位于不同组、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控制信号接口位于不同组;同理,第二控制板的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控制信号接口位于不同组、第三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控制信号接口位于不同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卫星载荷电源备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板、电源备板、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按默认方式工作或根据外部星务控制系统的指令进行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卫星载荷电源备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继电器为两个相互并联的继电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卫星载荷电源备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继电器为磁保持继电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卫星载荷电源备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元件和第二单向导通元件均采用二极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卫星载荷电源备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均采用FPGA芯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载荷电源备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继电器有多个且相互并联,多个载荷继电器分别对应于不同的载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674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