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扬声器振动反馈式功率放大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56496.9 | 申请日: | 2020-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6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潘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剑 |
| 主分类号: | H04R1/22 | 分类号: | H04R1/22;H04R3/00;H04R29/00;H03F1/02;H03F1/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郭堃 |
| 地址: | 51052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扬声器 振动 反馈 功率放大器 | ||
本发明涉及扬声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扬声器振动反馈式功率放大器,包括高频信号发生器、高精度检波电路及音频功率放大电路,所述高频信号发生器及高精度检波电路均与扬声器电连接,所述音频功率放大电路分别与所述扬声器及高精度检波电路电连接。本发明通过对扬声器振膜位置进行实时测量,并把测得的信号反馈到功率放大器与输入信号进行差动式比较放大并调整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使得扬声器的振膜的振动位置与输入信号成线性关系,生产成本较低、测量效率高,在不改变现有扬声器结构及生产制造工艺的情况下,可以大幅降低扬声器的失真度,提高扬声器的频率响应指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扬声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扬声器振动反馈式功率放大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音响系统中功放和扬声器是分别独立设计开发的。即功放的设计是把小信号放大,提供足够的低失真输出功率。一般的功放输出谐波失真都在1%以下,频率响应在覆盖 20Hz-20kHz的音频频率范围内到达正负0.1dB以内的误差。而扬声器的设计是把电信号转换成低失真的空气振动,各个厂商投入大量资金研制新的振膜材料、磁性材料、磁路设计等,到目前为止一般情况下扬声器的谐波失真达到5%以上,单个扬声器单元频率响应在覆盖 20Hz-20kHz的音频频率范围内存在正负3dB以上的误差,扬声器成为整个音响系统中失真最大,最影响音质的重要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扬声器振动反馈式功率放大器,通过对扬声器振膜位置进行实时测量,并把测得的信号反馈到功率放大器与输入信号进行差动式比较放大并调整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使得扬声器的振膜的振动位置与输入信号成线性关系,生产成本较低、测量效率高,在不改变现有扬声器结构及生产制造工艺的情况下,可以大幅降低扬声器的失真度,提高扬声器的频率响应指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扬声器振动反馈式功率放大器,包括高频信号发生器、高精度检波电路及音频功率放大电路,所述高频信号发生器及高精度检波电路均与扬声器电连接,所述音频功率放大电路分别与所述扬声器及高精度检波电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经电感L8与所述扬声器连接,所述音频功率放大电路依次经电阻R6、开关K1及电容C1与所述高精度检波电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音频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电容C8、电容C10、电阻R11、电阻R28及运算放大器U1,所述电容C8的一端与音频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电阻R28的一端及电容C10的一端均与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及电阻R11的一端均与所述电感L8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及电阻R11 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8的另一端及电容C10的另一端均接地。
优选地,所述高频信号发生器包括电阻R36、电阻R38、电阻R41、电阻R42、电容C12、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三极管Q10、电感L6及电感L7,所述电容C16的一端、电阻R36的一端及电阻R38的一端均与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所述电容C16 的另一端与电阻R4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6的一端与电感L6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0 的集电极、电容C14的一端及电容C12的一端均与电感L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电容C15的一端及电感L7的一端均依次经电容C13及电感L1与所述扬声器连接,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电感L7的另一端及电容C18的一端均与所述电阻R4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0的一端及电阻R42的一端均与三极管Q10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及电容C17的一端均与电阻R4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电阻R42的另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及电容C18的另一端均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剑,未经潘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64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气热水器及隔热结构
- 下一篇:布线装置、安装框架及布线装置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