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计算机防震散热机箱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6005.0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1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杨赞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相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G06F1/18;H05K5/02;H05K7/20;F16F1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邓文武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金山区金***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计算机 防震 散热 机箱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计算机防震散热机箱,本发明涉及机箱技术领域,新型计算机防震散热机箱,包括箱体、防震底座以及水冷装置,防震底座套接于箱体下端,且水冷装置安装于箱体内部上方,箱体上表面螺纹连接有散热板,散热板内部呈中空状且其内壁四周中间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散热片,且散热片右端贯穿出散热板右面中间,散热板上表面卡接有顶盖,顶盖上表面开有若干个前后对称排布的通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风扇、散热片、散热网以及散热区提升机箱整体散热能力,通过水冷装置实现对硬件的冷却降温,同时通过防震底座使得机箱整体防震能力显著增强,对机箱的硬件进行有效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箱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计算机防震散热机箱。
背景技术
机箱作为计算机配件中的一部分,它起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计算机硬配件,起到一个承托和保护作用,设计精良的机箱会对计算机硬件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通常计算机的机箱散热方式单一且散热效果不佳,易导致硬件运行温度过高,而且一般的机箱防震效果较差,导致内部零件易受到震动损坏,影响计算机的正常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通过以水冷散热为主,普通散热为辅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避免硬件过热受损,同时通过防震底座对机箱内部零件实施有效保护的新型计算机防震散热机箱。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计算机防震散热机箱,包括箱体、防震底座以及水冷装置,所述防震底座套接于所述箱体下端,且所述水冷装置安装于箱体内部上方,所述箱体上表面螺纹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内部呈中空状且其内壁四周中间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散热片,且所述散热片右端贯穿出散热板右面中间,所述散热板上表面卡接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表面开有若干个前后对称排布的通槽,所述箱体内部通过所述散热片和若干个通槽与外部相通,所述箱体后表面左下方固定安装有两个左右平行的风扇,且所述箱体后表面左上方螺纹连接有散热网,所述箱体右表面下方开设有内外相通的散热区;
所述防震底座下表面四角嵌入有支座,四个所述支座下表面粘接有吸盘,且所述支座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端贯穿出所述支座上表面,且所述活塞杆上表面与所述箱体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外侧上端套接有防震弹簧,且所述防震底座内部与所述箱体下表面中部之间填充有一层防震海绵;
所述水冷装置包括循环泵、冷凝管、储液瓶以及输液管,所述循环泵固定安装于所述箱体后侧内壁并与所述散热网前后对应,所述储液瓶通过螺丝固定安装于所述箱体右表面靠前侧,且所述储液瓶位于所述散热区上方,所述冷凝管固定安装于所述箱体内部上表面,所述循环泵位于所述冷凝管左侧下方,且所述储液瓶位于所述冷凝管右侧下方,所述冷凝管与循环泵以及所述冷凝管与储液瓶之间均插接有两根输液管,且所述冷凝管通过输液管与所述循环泵相通,所述储液瓶通过输液管与所述冷凝管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瓶上表面开设有输液孔。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坡状。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表面和所述散热区内部均呈蜂窝状。
进一步的,所述吸盘由丁腈橡胶制成,且所述防震海绵由聚氨酯泡沫海绵制成,所述输液管由透明硅胶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下端的横截面积大于其上端的横截面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顶盖上表面不易聚集灰尘,避免了由于积灰而影响箱体顶部的散热效果,通槽使得顶盖重量减轻并且增加箱体内部与外界接触面积,箱体散热性能提高,两个风扇保证了箱体散热功能的持续性与高效性,散热区加强了箱体的横向散热功能,保证箱体内部通风性能良好的同时,箱体可从不同方向同时进行热量散发,提高了散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相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相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60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