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物质降解的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53820.1 | 申请日: | 2020-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4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先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先琼 |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A61L2/10;A01B7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421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物质 降解 微生物 修复 污染 土壤 装置 方法 | ||
1.一种便于物质降解的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装置,包括箱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0)固定于移动底座(101)上,且所述箱体(100)外侧壁设有土壤采集组件(200),且所述箱体(100)内腔设有与土壤采集组件(200)连接的土壤修复组件(300),所述土壤修复组件(300)的出料端与设于移动底座(101)底部的土壤回填组件(400)连接,所述箱体(100)内腔设有供给电源组件(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物质降解的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采集组件(200)包括导料结构(210),所述导料结构(210)包括弯形导管(211),所述弯形导管(211)上设有吸土器(212),所述弯形导管(211)一端伸入箱体(100)内腔,且所述弯形导管(211)另一端与伸缩软管(213)一端连接,所述伸缩软管(213)另一端通过接头(214)与输送管(215)一端连接,所述输送管(215)另一端与采集结构(220)连接,且所述输送管(215)外壁固定套设有导向支架(216),所述导向支架(216)顶部固定连接有推送气缸(217),且所述导向支架(216)一端与设于箱体(100)外侧壁的导向滑轨(219)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物质降解的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结构(220)包括与输送管(215)端部固定连接的防护罩(221),所述防护罩(221)内腔顶部设有镂空支架,所述镂空支架上设有驱动电机(222),所述驱动电机(2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钻杆(223),所述钻杆(223)外壁固定连接有破碎刀片(224),所述防护罩(221)顶部开设有与输送管(215)连通的导通口,所述推送气缸(217)固定于箱体(100)外侧壁的凸台(218)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物质降解的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修复组件(300)包括修复箱体(100)以及贯穿修复箱体(100)设置的螺旋输送机(301),所述螺旋输送机(301)的输送面上半部设有喷嘴组(302),所述螺旋输送机(301)沿着喷嘴组(302)向下延伸的输送面上设有翻动辊(303),所述翻动辊(303)通过修复箱体(100)内设置的电机(304)驱动,所述螺旋输送机(301)沿着翻动辊(303)向下延伸的输送面上设有电热组件(3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物质降解的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组件(305)包括与螺旋输送机(301)壳体结构固定连接的凹型壳(3051),所述凹型壳(3051)内腔顶部等间距设有灯管组(3052),所述灯管组(3052)由紫外线灯和电热灯管交替铺设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物质降解的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回填组件(400)包括固定插接于移动底座(101)底面凹槽的固定杆(401),所述固定杆(401)上分别活动套设有左活动块(402)和右活动块(403),所述左活动块(402)和右活动块(403)顶部均设有凸块(404),两个所述凸块(404)之间通过传动绳(406)连接于一起,所述传动绳(406)依次绕过动力盘(407)和校正轮(408),所述动力盘(407)通过电机驱动,所述固定杆(401)外壁套设有分别与左活动块(402)和右活动块(403)固定连接的复位弹簧(40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物质降解的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活动块(402)和右活动块(403)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4031),所述电动伸缩杆(4031)端部固定连接安装支架(4032),所述安装支架(4032)底面设有扫平刷盘(4033),且所述安装支架(4032)上插接有下压气缸(4034),所述下压气缸(4034)的输出端与压板(4035)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先琼,未经张先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382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