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纸品印刷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53523.7 | 申请日: | 2020-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0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财;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金财 |
| 主分类号: | B65H43/08 | 分类号: | B65H43/08;B08B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1101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制造 印刷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印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纸品印刷装置,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右部上端设置有对称的储纳条,所述储纳条的内腔下部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储纳条的内腔上部设置有吸热筒,所述吸热筒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设备主体的右部上端固定安装有安装罩,所述设备主体的右部上端设置有光敏电阻。该基于智能制造的纸品印刷装置,通过设置由热传导启闭的储纳条,当光敏电阻的受光量改变时,螺杆继而启动转动,使活动板带动清洁棉运动,同步的滑杆被带动转动,使得旋压管间歇挤压压气囊,从而及时启动清理工作台面、保证清洁部分工作之余不受灰尘侵袭、使得清洁部分不会对台面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纸品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术起源于中国,发源于中国人独有的印章文化,它是由拓石和盖印两种方法逐步发展而合成的,是经过很长时间,积累了许多人的经验而成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印刷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如今,计算机打印与工业化印刷工艺正逐渐融合,生成了一种新的即数码印刷技术。
目前印刷装置在对印刷品印刷完成后,需要将其输送至固定台面上,而部分印刷纸张上的油墨未完全干燥时,即会使得油墨粘附到固定台面上,影响后面的印刷,现有的部分印刷设备,针对这一情况,不能够及时识别台面上粘附的油墨,致使清洁有延误,使得后方的纸张印刷仍然受影响,并且其相应的清洁部分由于不采取遮挡措施,长期裸露在外,导致其极易吸附灰尘,并且清洁部分在对台面上的油墨清刷过后,处于清洁部分上的油墨仍然有一定的物理活性,当清洁部分二次清洁台面时,未干燥的油墨则会对台面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纸品印刷装置,具备及时启动清理工作台面、保证清洁部分工作之余不受灰尘侵袭、使得清洁部分不会对台面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及时启动清理工作台面、保证清洁部分工作之余不受灰尘侵袭、使得清洁部分不会对台面造成二次污染等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的纸品印刷装置,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右部上端设置有对称的储纳条,所述储纳条的内腔下部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挡板和储纳条的内腔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储纳条的内腔上部设置有吸热筒,所述吸热筒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且位于靠近第一磁铁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设备主体的右部上端固定安装有安装罩,所述安装罩的内腔上壁设置有探照灯,所述设备主体的右部上端设置有光敏电阻,所述光敏电阻的上端设置有玻璃板,所述设备主体的右部内腔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设备主体的右部内腔且位于螺杆的左侧和右侧均转动连接有滑杆,所述螺杆上螺纹套接有延伸至滑杆上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上部且位于储纳条的内腔下部固定连接有风管,所述活动板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套接在风管上的清洁棉,所述设备主体的右部内腔前壁和后壁上均设置有气囊筒,所述气囊筒的内腔设置有压气囊,所述气囊筒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延伸至滑杆上的旋压管。
优选的,所述储纳条的内腔下部设置有与挡板匹配的密封件,在挡板处于关闭状态是时,密封件可防止灰尘进入储纳条的内腔,污染清洁棉。
优选的,所述吸热筒的内腔设置有水银溶液,且吸热筒的尾端设置有延伸至设备主体内腔中的导热管,水银溶液易受热膨胀,当设备主体开始印刷工作时,其内腔易快速积聚大量热量,导热管即会将此热量导入吸热筒中,使得水银溶液受热膨胀推动活塞杆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磁铁的下侧面与第一磁铁的上侧面磁性相反,且二者均为强磁铁,当二者处于同一垂直面上时,因吸引力作用,第一磁铁即会带动挡板上移。
优选的,所述螺杆上设置有方向相反的螺纹,当螺杆沿一定反向转动时,即会使得套接在其上的两侧活动板相向或背向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金财,未经陈金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35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