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虚拟化系统的待机、唤醒处理方法及虚拟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53193.1 | 申请日: | 2020-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2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余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杰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9/455 | 分类号: | G06F9/455;G06F9/4401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唐双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虚拟 系统 待机 唤醒 处理 方法 虚拟机 | ||
1.一种虚拟化系统的待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化系统包括第一用户系统和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系统为特权用户系统,所述第二用户系统为普通用户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系统判断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用户系统处于未待机状态;
若存在,则所述第一用户系统通知所述第二用户系统执行待机流程,以使所述第二用户系统进入待机状态;
若不存在或者在所述第二用户系统进入待机状态之后,则所述第一用户系统执行所述第一用户系统的待机流程,以进入待机状态。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用户系统执行待机流程包括:
所述第二用户系统关闭第一进程,其中所述第一进程为非关键进程;
所述第二用户系统通知第二进程响应待机流程,以使所述第二进程执行状态保存、处理和转换,其中所述第二进程为关键进程;
所述第二用户系统执行文件系统的同步;
所述第二用户系统通知所述第一用户系统执行所述第二用户系统的硬件待机流程,以完成所述第二用户系统的待机流程。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用户系统执行所述第二用户系统的硬件待机流程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系统控制CPU停止调度所述第二用户系统;
所述第一用户系统更新所述第二用户系统所涉及的硬件模块的引用计数;
所述第一用户系统关闭硬件模块中引用计数为零的硬件模块。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用户系统执行所述第一用户系统的待机流程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系统通知所述第一用户系统的系统进程响应待机流程,以使所述第一用户系统的系统进程执行状态保存、处理和转换;
更新所述第一用户系统所涉及的硬件模块的引用计数;
关闭所述第一用户系统所涉及的硬件模块中引用计数为零的硬件模块;
通知CPU停止调度所述第一用户系统,以使CPU停止调度,从而使所述第一用户系统进入待机状态。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第一用户系统通知所述第二用户系统执行待机流程的同时,所述第一用户系统通知系统进程响应待机流程,以使系统进程执行状态保存、处理和转换;
在所述第二用户系统进入待机状态之后,所述第一用户系统更新所述第一用户系统所涉及的硬件模块的引用计数,关闭硬件模块中引用计数为零的硬件模块,并通知CPU停止调度所述第一用户系统,以使CPU停止调度,从而使所述第一用户系统进入待机状态。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系统判断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用户系统处于未待机状态之前,所述第一用户系统通知系统进程响应待机流程,以使系统进程执行状态保存、处理和转换;
在所述第二用户系统进入待机状态之后,所述第一用户系统更新所述第一用户系统所涉及的硬件模块的引用计数,关闭硬件模块中引用计数为零的硬件模块,并通知CPU停止调度所述第一用户系统,以使CPU停止调度,从而使所述第一用户系统进入待机状态。
7.一种虚拟化系统的唤醒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化系统包括第一用户系统和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系统为特权用户系统,所述第二用户系统为普通用户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系统执行所述第一用户系统的唤醒流程;
在接收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系统中的一个的唤醒指令时,所述第一用户系统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系统中的一个执行唤醒流程,以完成所述第二用户系统的唤醒流程。
8.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用户系统执行所述第一用户系统的唤醒流程包括:
在所述第一用户系统的CPU调度开始后,上电所述第一用户系统所涉及的硬件模块;
更新硬件模块的引用计数;
恢复系统进程,以完成所述第一用户系统的唤醒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杰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杰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319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