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压智能配电台区供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51006.6 | 申请日: | 202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85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裘华东;卢峰;刘海峰;陈家乾;徐俊;薛钦;毕祥宜;费旭玮;郑松松;李越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H02J7/00;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563;H01M10/6571;H01M10/635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智能 配电 供电系统 | ||
1.一种低压智能配电台区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监控系统、双向逆变器、隔离变压器、并离网切换柜以及储能单元;
所述监控系统,用于监控台区内各用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分别与储能单元、双向逆变器以及并离网切换柜电连接;
所述双向逆变器,作为储能单元与电网进行能量双向转移的媒介,分别与电网端以及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隔离变压器,避免负载端的电压电流对电网端的影响,保障配电安全,与并离网切换柜电连接;
所述并离网切换柜,实现并离网的自动切换,为负载端提供所需电能,与负载端电连接;
储能单元,用于电网故障时给台区提供可持续电能,与双向逆变器电连接;
所述储能单元包括有电池模块、电池管理系统以及充放电保护装置,所述电池模块用于存储电能,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用于控制电池模块的充放电速率,所述充放电保护装置用于保护电池模块的充放电安全,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和充放电保护装置分别与电池模块的充放电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池模块包括有电池盒,电池盒内设置有控制隔间、电池包隔间以及散热隔间,所述散热隔间设置在电池包隔间的底端,所述电池包隔间内以阵列方式设置有若干电池模组隔槽;
所述电池模组隔槽内均设置有电池模组,所述控制隔间内设置有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所述控制隔间的上端设置有排线端子,若干电池模组的电源输出引线依次焊接在排线端子上组成电池包;所述散热隔内设置有散热设备,所述电池包隔间内还设置有用于加热电池包的加热设备,所述加热设备和散热设备均与电池管理系统电连接;所述散热隔间的四周侧面设置扇热孔,所述散热隔间与电池包隔间之间设置有网状分布的隔离支架,所述的隔离支架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散热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智能配电台区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放电保护装置包括有PCB电路板,所述PCB电路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充电保护电路,每一个充电保护单元与一个电池模组并联,所述充电保护电路包括有续流二极管D,续流二极管D的阴极端与蓄电池B正极端电连接,续流二极管D的阳极端与继电器K11的第一端电连接,继电器K11的第二端与蓄电池B的负极端电连接;续流二极管D的阴极端与警报灯L的第一端电连接,报警灯L的第二端与常开触头J11第一端电连接,常开触头J11第二端与常开触头J12第一端电连接,常开触头J12第二端与继电器K的第一端电连接,常开触头J12第一端与限流电阻R第一端电连接,限流电阻R的第二端与继电器K12第一端电连接,继电器K12的第二端与警报灯L的第一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智能配电台区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设备为降温扇,所述降温扇与控制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智能配电台区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模组隔槽之间留置有间隙通道,所述间隙通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压智能配电台区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PTC加热器,所述PTC加热器由PTC加热片制成的连通一体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在间隙通道内延伸,所述PTC加热器的电源输入端与控制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压智能配电台区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管上涂覆有一层陶瓷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低压智能配电台区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陶瓷涂层的厚度为0.2m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压智能配电台区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包的顶盖上设置有若干扇热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100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