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式动态路由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49834.6 | 申请日: | 2020-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4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窦洋;杨继伟;魏金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汇贸电子口岸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721 | 分类号: | H04L12/721;H04L12/715;H04L12/24 |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孙晶伟 |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动态 路由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分布式动态路由方法,涉及电信技术领域;一种分布式动态路由方法:一个或多个分组交换内部电信网络连接一个或多个边缘设备,每个边缘设备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分组交换外部电信网络,内部电信网络的源边缘设备接收外部电信网络的数据分组,数据分组包括网络路由信息,源边缘设备确定目标边缘设备的地址和网络接口,生成寻址到所确定的目标边缘设备的传输分组,所述传输分组包括所接收的数据分组和所确定的下一跳的地址及所确定的目标边缘设备的网络接口,所生成的传输分组经由数据链路层级的一个或多个内部电信网络从源边缘设备传输到所确定的目标边缘设备,经由目标边缘设备的网络接口进一步发送数据分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方法,涉及电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分布式动态路由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CIDR(无类别域间路由)寻址十分普遍。路由表的一组目的地地址前缀被分组以基于网络拓扑形成一个组。这使得人们可以减少路由表中的条目数。但是,这可能导致某些目标地址对应于路由表的几个不同的目标地址前缀。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从路由表的不同目的地址前缀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即最长的一个。例如备选方案是202.10.15/20和202.10.15/24,则选择202.10.15/24,因为它更长。
然而,传统路由解决问题效率低,在IP网络下,路由决策在L3层级即在网络层级别进行,容易导致检测到故障,定位故障并从中恢复也必须在L3层级别,比在L2层级,即在数据链路层级别进行这些过程要慢很多。此外,若存在大量路由节点,路由器将非常复杂。
除上述传统路由之外,所谓的流路由必须对不同的流进行分类,并且必须在每个路由器中维护每个流的状态数据,使得路由器非常复杂。此外,即使在流路由中,故障的检测定位以及恢复也必须在L3层级执行,同样十分缓慢。
此外,已知的MPLS路由(多协议标签交换),要求整个网络的一部分是基于MPLS使用,并且必须在每个路由器中维护每个路径的状态,使路由器变得非常复杂。在MPLS路由的情况下,TE路由(流量工程,TE)和容错都非常复杂,如果网络很大并且有很多质量等级,则路径数量会大大增加,不利于网络的稳定和提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分布式动态路由方法,本发明提出的具体方案是:
一种分布式动态路由方法:一个或多个分组交换内部电信网络连接一个或多个边缘设备,每个边缘设备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分组交换外部电信网络,
内部电信网络的源边缘设备接收外部电信网络的数据分组,数据分组包括网络路由信息,源边缘设备确定目标边缘设备的地址和网络接口,生成寻址到所确定的目标边缘设备的传输分组,所述传输分组包括所接收的数据分组和所确定的下一跳的地址及所确定的目标边缘设备的网络接口,
所生成的传输分组经由数据链路层级的一个或多个内部电信网络从源边缘设备传输到所确定的目标边缘设备,
经由目标边缘设备的网络接口进一步发送数据分组。
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动态路由方法中经由目标边缘设备的网络接口进一步发送数据分组时,判断下一跳地址是单个地址还是网络地址,如果是单个地址,则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跳地址,如果是网络地址,则将数据包发送到网络地址包括的目的地地址。
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动态路由方法中在一个或多个边缘设备中维护网络路由信息,所述网络路由信息包括目的地地址前缀和对应的下一跳地址,以及下一跳地址的网络交换信息,以及相应目标边缘设备的地址和网络接口。
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动态路由方法中在边缘设备处从外部电信网络接收新的或改变网络路由信息时,更新由边缘设备维护的网络路由和/或交换信息,根据接收到的网络路由信息和关联的交换信息,形成更新报文,并发送给一个或多个其他边缘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汇贸电子口岸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汇贸电子口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98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