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工程实时监测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47803.7 | 申请日: | 2020-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8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可;雷君召;赵晨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豫丰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M11/42 | 分类号: | F16M11/42;F16M11/08;F16M11/10;F16M11/18;B60B33/04;H04N5/225;H04N7/18 |
| 代理公司: | 郑州芝麻绘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91 | 代理人: | 李玲玲 |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工程 实时 监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工程实时监测装置,包括监测器防护壳,所述液压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电动转台,所述电动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监测摄像头,所述监测器防护壳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控箱,所述第一液压杆的活动端插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监测器防护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装置。该电力工程实时监测装置,通过电动轮的设置,达到了使用和维修较为方便,能够实时监控不存在监控死角的目的,通过防护盖和挡板配合设置,达到了提高该装置的防水性能和防尘性能的目的,通过红外线温度感应器和警报灯的设置,达到了防失火的目的,通过减震机构设置,达到了提高了该装置使用寿命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工程实时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工程,即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广义上还包括把电作为动力和能源在多种领域中应用的工程。同时可理解到送变电业扩工程,电能因易于转换、传输、控制,从19世纪80年代以后,已逐步取代蒸汽动力,成为现代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技术基础,20世纪以后,电能的生产主要靠火电厂、水电站和核电站。有条件的地方还利用潮汐、地热和风能来发电。当需要进行电力工程维修时,大多是通过人力和摄像头进行检测。
现有的电力工程检测大多使用固定式监测摄像头,这种摄像头存在摄像头为固定设置,有一些死角无法完全监测到,安装拆卸费时费力,防尘防水能力较弱,维修保护较为麻烦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工程实时监测装置,具备能够移动方便,减少安装和拆卸省时省力,维修方便和具备防雨防尘防失火的优点,解决了摄像头固定难以完全监测,不需要再固定安装和拆卸,能够防雨防尘和防止漏电失火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移动方便,减少安装和拆卸省时省力,维修方便和具备防雨防尘防失火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工程实时监测装置,包括监测器防护壳,所述监测器防护壳外表面的上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防护盖,所述监测器防护壳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电动转台,所述电动转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内部插接有电动转轴,所述电动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监测摄像头,所述监测器防护壳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控箱,所述电控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的活动端插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监测器防护壳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源箱,所述监测器防护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监测器防护壳的外形为圆筒型,所述防护盖的外形为半球形,所述防护盖的材质为透明材质。
优选的,所述监测摄像头的最大仰角为30度,所述监测摄像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温度感应器,所述红外线温度感应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警报灯。
优选的,所述电控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控板,所述监测摄像头、红外线温度感应器、电动转台、电动转轴均与电控板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电控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观测窗。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由竖杆、横板和转动杆组成,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上表面开设有孔,所述竖杆插接在孔的内部,所述横板底面的中心与竖杆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合页。
优选的,所述合页的一侧与挡板转动连接,所述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槽,所述转动杆的一端通过转动销与竖杆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长度为40cm,所述卡槽的槽深3cm,所述这转动杆的一端抵接在卡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移动装置由减震机构、第二液压杆、电动轮和固定座组成,所述减震机构、第二液压杆和电动轮均设置在固定座的内部,所述第二液压杆的移动端与电动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的固定端与减震机构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机构的上表面与监测器防护壳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豫丰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豫丰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78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晶硅上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开口薄壁管的预成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