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协作缓存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46938.1 | 申请日: | 2020-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61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翊;欧梦添;胡艳军;蒋芳;许耀华;王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67/1004 | 分类号: | H04L67/1004;H04L67/1008;H04L67/1021;H04L67/6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郭明 |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协作 缓存 方法 系统 电子设备 | ||
1.一种数据协作缓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协作缓存方法包括:
将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分组到不同的簇内,以得到分组后的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
根据每个分组后的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的用户数目和子区域内容流行度的不同,以确定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的本地缓存空间的大小、同一区域内协作缓存空间的大小以及整个协作区间内缓存空间的存储容量的大小;
根据用户提出的内容请求,以判断本地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是否缓存了用户请求的内容,若是,则所述本地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为用户提供服务,若否,则所述本地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向邻居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发出请求,其中,所述邻居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表征同一个簇内的所述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
判断邻居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是否缓存了用户请求的内容,若是,则所述邻居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为用户提供服务,若否,则所述本地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向非邻居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发出请求,其中,所述非邻居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表征不同簇内的所述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
判断非邻居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是否缓存了用户请求的内容,若是,则所述非邻居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为用户提供服务,若否,则所述本地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向云端服务器发出请求,所述云端服务器为用户提供服务;
其中,所述根据每个分组后的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的用户数目和子区域内容流行度的不同,以确定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的本地缓存空间的大小、同一区域内协作缓存空间的大小以及整个协作区间内缓存空间的存储容量的大小的步骤包括:
根据每个分组后的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的用户数目,以降序方式对所述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进行排序;
初始化每个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的子区域专用存储空间,将本地缓存空间赋值为0,同一区域内协作缓存空间赋值为0,系统延迟赋值为正无穷大;
将本地缓存空间增加一个缓存单位并固定,增加同一区域内协作缓存空间的大小,保持本地缓存空间、同一区域内协作缓存空间、整个协作区间内缓存空间的空间大小总和不变,计算此时的传输延迟;
比较传输延迟和系统延迟的大小,如果传输延迟小于系统延迟,则将传输延迟赋值给系统延迟;
重复执行将本地缓存空间增加一个缓存单位并固定,并增加同一区域内协作缓存空间的大小,保持本地缓存、同一区域内协作缓存空间、整个协作区间内缓存空间的空间大小总和不变的操作,直至输出最小的系统延迟,以输出在最小的系统延迟下的本地缓存空间的大小、同一区域内协作缓存空间的大小以及整个协作区间内缓存空间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协作缓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本地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是否缓存了用户请求的内容的步骤包括:
判断本地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是否缓存了用户请求的内容,且所述本地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是否过载;
若所述本地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缓存了用户请求的内容,且所述本地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未过载,则将所述本地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的缓存内容传递给用户;
所述本地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相对于用户提出的内容请求的传输延迟为Ti,n=λi·Pi,n·T1,其中,Ti,n表示传输延迟,λi表示子区域Ei中的用户请求下载数,Pi,n表示子区域Ei中的内容项n的流行度,T1表示本地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传输内容至用户的时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未经安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693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