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板翅片式热管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46667.X | 申请日: | 2020-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8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何鹏;周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赫特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8F9/00;F28F9/26;F28F11/02;F28F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许翠玲 |
| 地址: | 211505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板 翅片式 热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板翅片式热管,包括保护机构和第一滑块,所述保护机构的左侧设置有气体交换机构,所述保护机构的内部设置有液化连接管,且液化连接管的上方连接有冷凝连接口,所述第一滑块位于液化连接管的前后两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平板翅片式热管,通过保护机构对设备进行保护,防止设备受到其他元件碰撞损坏,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通过气体交换机构加快设备内部的气体交换,从而提高设备散热的效率,通过螺纹连接机构便于热管的安装和拆卸,同时依靠热管两端的橡胶垫防止设备漏液,通过固定防松机构对热管进行限位,从而防止热管松动,使设备无法正常运行,通过吸热翅片增大设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设备三特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管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平板翅片式热管。
背景技术
热管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
现有的热管安装后会因其他元件对其进行碰撞而损坏,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现有的热管热量是自由交换,使设备散热的速率较慢,现有的热管安装比较繁琐,同时安装处会出现漏液的情况,现有的热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连接处容易松动,现有的热管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从而导致设备的效率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板翅片式热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热管安装后会因其他元件对其进行碰撞而损坏,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现有的热管热量是自由交换,使设备散热的速率较慢,现有的热管安装比较繁琐,同时安装处会出现漏液的情况,现有的热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连接处容易松动,现有的热管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从而导致设备的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板翅片式热管,包括保护机构和第一滑块,所述保护机构的左侧设置有气体交换机构,且保护机构的前后右三端设置有通风口,所述保护机构的内部设置有液化连接管,且液化连接管的上方连接有冷凝连接口,所述第一滑块位于液化连接管的前后两侧,且液化连接管的下方设置有螺纹连接机构,所述螺纹连接机构的后方安装有固定防松机构,且螺纹连接机构的下方设置有热管本体,所述热管本体的外部固定有吸热翅片,且热管本体的下方设置有导通连接管,所述导通连接管的前后两侧固定有第二滑块。
优选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保护外壳、保护盖板和连接合页,且保护外壳的右侧安装有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的上方设置有连接合页。
优选的,所述连接合页通过保护盖板与保护外壳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保护盖板通过连接合页与保护外壳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体交换机构包括气体交换风机、安装螺钉风机安装口,且气体交换风机的左侧设置有安装螺钉,所述气体交换风机的外部设置有风机安装口。
优选的,所述气体交换风机通过安装螺钉与风机安装口相连接,且风机安装口与保护机构之间为焊接。
优选的,所述液化连接管通过第一滑块与保护机构之间构成抽拉结构,且液化连接管与冷凝连接口之间构成焊接一体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螺纹连接机构包括螺纹连接块和螺纹连接套,且螺纹连接块的外部设置有螺纹连接套。
优选的,所述螺纹连接块与螺纹连接套之间为螺纹连接,且螺纹连接套与液化连接管之间为焊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防松机构包括固定螺栓、安装连接块和防松卡块,且固定螺栓的后方固定有安装连接块,所述安装连接块的后方连接有防松卡块。
优选的,所述热管本体与吸热翅片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吸热翅片均匀分布在热管本体的外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保护机构对设备进保护,防止设备受到外部碰撞损坏,依靠保护盖板通过连接合页与保护外壳之间构成的旋转机构便于设备的拆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赫特节能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赫特节能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66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