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掌开合装置及巡线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46492.2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37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周向利;王春芳;陈跃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丽莎 |
地址: | 33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掌 装置 巡线车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手掌开合装置及巡线车,涉及电力设施检测领域。手掌开合装置包括基体、夹持机构和驱动机构。夹持机构包括沿第一预设方向相对布置于基体的两个夹持单元。夹持机构具有两个夹持单元共同夹持电缆的闭合状态和两个夹持单元均与电缆分离的打开状态。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夹持机构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第二预设方向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该开合装置能够夹持电缆,也能与电缆分离,当两个夹持单元均与电缆分离时,该手掌开合装置能够越过位于电缆上的障碍物,不需要人工参与越障,同时驱动机构能够驱动夹持机构移动,使得该手掌开合装置能够沿电缆的延伸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能够通过两个夹持单元的开合实现越障,提高了电缆检修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设施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手掌开合装置及巡线车。
背景技术
高空电缆由于跨度比较长,电缆承受的自重较大,为了减少电缆的承受的自重,常常在电缆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一些如悬垂线夹、防震锤等以减轻电缆的负荷,但是悬垂线夹、防震锤等却给巡线车检测电路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掌开合装置及巡线车,以改善巡线车越障不便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掌开合装置,包括基体、夹持机构和驱动机构。夹持机构包括沿第一预设方向相对布置于基体的两个夹持单元。夹持机构具有两个夹持单元共同夹持电缆的闭合状态和两个夹持单元均与电缆分离的打开状态。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夹持机构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第二预设方向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夹持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手掌开合装置夹持于电缆,当夹持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两个夹持单元均与电缆分离,即该开合装置能够夹持电缆,也能与电缆分离,当两个夹持单元均与电缆分离时,该手掌开合装置能够越过位于电缆上的障碍物,不需要人工参与越障,同时驱动机构能够驱动夹持机构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使得该手掌开合装置能够沿电缆的延伸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能够通过两个夹持单元的开合实现越障,提高了电缆检修效率。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手掌开合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夹持单元包括夹持臂、夹持部和驱动装置;夹持部可移动地连接于夹持臂的一端,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夹持部相对夹持臂移动,以使夹持部位于夹持电缆的夹持的夹持状态或位于电缆分离的分离状态;当每个夹持部位于夹持状态时,夹持机构位于闭合状态;当每个夹持部位于分离状态时,夹持机构位于打开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中,驱动装置驱动夹持部移动,以使夹持能够夹持电缆或与电缆分离,当两个夹持单元的夹持部均夹持于电缆时,整个夹持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手掌开合装置能够悬吊在电缆上,当两个夹持单元的夹持部均与电缆分离时,整个夹持机构处于打开状态,驱动机构驱动夹持机构移动能够使得整个手掌开合装置越障,既能实现手掌开合装置在电缆上的行走,也能避开障碍物。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夹持单元还包括用于将夹持部保持于夹持状态的锁紧机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锁紧机构的设置能够在夹持部处于夹持状态的时候将夹持部与电缆锁紧以将夹持部保持于夹持电缆的状态,以使手掌开合装置能够稳定地悬吊于电缆上。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锁紧机构用于挤压夹持部,以使夹持部沿第一预设方向变形并保持于夹持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中,锁紧机构使得夹持部沿第一预设方向变形,从而使的夹持部能够在第一预设方向上抵紧电缆,锁紧效果更好,手掌开合装置能够更加稳定地悬吊在电缆上。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夹持部具有与电缆配合的夹持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夹持部通过夹持槽与电缆配合夹持,使得夹持部与电缆表面能够更好的贴合,从而夹持更加牢固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64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