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油输油管道动力增压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45392.8 | 申请日: | 2020-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8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亚军 |
| 主分类号: | F17D1/14 | 分类号: | F17D1/14;F16L23/024;F16F15/067;F04B53/00;F04B53/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油 输油管道 动力 增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增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石油输油管道动力增压装置,包括增压泵、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和固定底座,所述增压泵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底脚,所述支撑底脚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底板,所述增压泵包括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第一输油管和第二输油管分别位于增压泵进油口和出油口的左右两侧且固定连接有固定金属圈,两个所述固定金属圈远离增压泵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多个固定螺栓,通过伸缩板、合金板、底板、凹陷槽和减震弹簧的结构设计,使得该装置具有了防止增压泵与固定金属圈之间的固定螺栓松动的效果,避免了增压泵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振幅频率过大而使得增压泵与固定金属圈之间的固定螺栓松动的情况出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石油输油管道动力增压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石油开采后在运输时需要用到输油管对其进行输送,在利用管道进行石油运输时,为了增加石油的运输效率,则需要用到增压设备对其管道内部进行增压操作,从而来提高石油运输的输送速度,但是,传统的增压设备在对其输油管道进行增压过程中,由于增压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幅度的振动,从而导致在长时间使用后其增压设备与管道之间的连接结构会由于设备的振动出现松动的现象,从而造成增压设备与输油管道之间可能出现漏油,从而造成一定量的石油资源浪费,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输油管道动力增压装置,从而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石油输油管道动力增压装置,具备在工作过程中防止输油管道与该设备之间的连接位置松动等优点,解决了传统增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振动幅度过大造成与输油管道连接位置松动导致出现漏油的问题。
本发明的石油输油管道动力增压装置,包括增压泵、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和固定底座,所述增压泵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底脚,所述支撑底脚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底板,所述增压泵包括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第一输油管和第二输油管分别位于增压泵进油口和出油口的左右两侧且固定连接有固定金属圈,两个所述固定金属圈远离增压泵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多个固定螺栓,两个所述固定金属圈通过固定螺栓分别与增压泵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底脚分别远离增压泵左右两侧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远离支撑底脚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合金板,所述合金板远离增压泵的左右两侧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贯穿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一输油管和第二输油管分别通过第二通槽贯穿于合金板的左右两侧,所述合金板远离增压泵左右两侧且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贯穿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固定螺栓位于限位槽的内部。
本发明的石油输油管道动力增压装置,其中固定底座顶部的中央位置处开设有凹陷槽且固定连接有多个减震弹簧,所述底板活动卡接于凹陷槽的内部且底部与多个减震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底座的内部且靠近凹陷槽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底板的外表面与橡胶垫之间留有间隙。
本发明的石油输油管道动力增压装置,其中增压泵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均沿环形固定连接有硅胶垫片,两个所述硅胶垫片分别与第一输油管和第二输油管紧密贴合。
本发明的石油输油管道动力增压装置,其中伸缩板包括有固定板和活动板,所述伸缩板固定板的顶部且远离支撑底脚的一侧位置处贯穿开设有第一插接口且活动插接有螺纹杆,所述伸缩板内壁的底部且靠近左侧面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插接口,所述伸缩板所开设的第一插接口与第二插接口处于同一垂面,所述伸缩板活动板的顶部且靠近右侧面的位置处沿垂直方向贯穿开设有螺纹通槽,所述螺纹杆的底端与伸缩板所开设的第二插接口相互卡接。
本发明的石油输油管道动力增压装置,其中固定螺栓包括有螺杆和螺帽,所述限位槽所开设的直径大小大于固定螺栓螺帽的直径大小且形状结构相适配。
本发明的石油输油管道动力增压装置,其中螺纹杆金属凸起块,该凸起块的直径大小大于螺纹通槽所开设的直径大小且表面为糙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亚军,未经王亚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53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