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唐古特大黄丁产地加工与炮制生产一体化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4179.5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0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李芸;苗小楼;杨秀娟;马冬妮;帖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708 | 分类号: | A61K36/708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张英荷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唐古特 大黄 产地 加工 炮制 生产 一体化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唐古特大黄丁产地加工与炮制生产一体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鲜大黄处理:将唐古特大黄鲜药材除尽杂质、刮去外皮,自然晾晒至含水量为原药材含水量的50%~60%或40℃~60℃下恒温干燥至含水量为原药材含水量的50%~60%;(2)切制:将上述处理后的唐古特大黄鲜药材切制成8~12mm的立方丁;(3)干燥:将切制后的唐古特大黄鲜药材自然晾干或烘干。本发明优选所得唐古特大黄丁产地加工与炮制生产一体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操作性强,可用于指导实际生产,不仅能极大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药材资源的高效利用,还能有效避免主要有效成分的损失,生产出品质优良的饮片,为大黄饮片产地规范化生产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加工领域,涉及一种唐古特大黄丁产地加工与炮制生产一体化工艺。
背景技术
唐古特大黄(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以根及根茎入药,以泻下、健胃著称于世,已被19个国家的药典列为植物性泻药。唐古特大黄鲜药材汁液丰富,主要含游离蒽醌、结合蒽醌、番泻苷A、B等主要成分。唐古特大黄饮片在采用传统方法炮制时,先通过产地加工将鲜大黄形成药材,再通过炮制将好不容易干燥的药材再软化切制形成饮片,分属2个完全独立的环节,且产地加工时大多仅凭药农的经验进行干燥处理,缺乏科学的产地加工技术规范,无法保证大黄干药材的质量。在大黄饮片生产时,需要反复闷润,易发霉变质,且费工费时,重复操作,过程繁杂,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制约大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在产地对鲜大黄药材进行烘烤晾晒以及饮片生产时所进行的烘烤晾晒等干燥处理和反复闷润处理,均可导致其中所含蒽醌、番泻苷等成分大量流失。
发明内容
针对唐古特大黄存在的上述问题和弊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唐古特大黄丁产地加工与炮制生产一体化工艺,将唐古特大黄的产地加工与饮片的炮制生产工艺进行合并,提高了唐古特大黄有效成分的利用率,简化了加工程序,减少了重复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
一、唐古特大黄丁产地加工与炮制生产一体化工艺
(1)鲜大黄处理:将唐古特大黄鲜药材除尽杂质、刮去外皮,自然晾晒至含水量为原药材含水量的50%~60%或40℃~60℃下恒温干燥至含水量为原药材含水量的50%~60%;
(2)切制:将步骤(1)处理后的唐古特大黄鲜药材切制成8~12mm的立方丁;
(3)干燥:将切制后的唐古特大黄鲜药材自然晾干或烘干。
步骤(3)中,所述烘干温度为40℃~60℃。
所述唐古特大黄鲜药材是生长3~5年的唐古特大黄。
二、大黄丁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优选
1、蒽醌类、番泻苷类以及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中医药大学,未经甘肃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41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