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4021.8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5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曹孝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韶关市方晟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24 | 分类号: | H01R13/24;H01R13/422;H01R4/36;B60L53/1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名诚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3 | 代理人: | 卢志文 |
地址: | 512026 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沐***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连接器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结构,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结构,包括载体以及设置在载体上的相互触碰导电的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所述第一电极组包括第一电极、弹性绝缘体和硬质可移板,第一电极通过硬质可移板与弹性绝缘体。本发明的弹性绝缘体提供的较均匀地弹力、能够保证接触端与被接电物紧密地贴合,从而保证电性连接的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越来普及。其中,由于环保的要求采用电能驱动的电动车的数量逐年上升。
当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能源有一定的耗用或者耗尽后,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通常需要通过充电桩的输出端(即充电枪)连接进行充电。为了提高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周转率、缩短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充电时无法使用的时,目前的技术趋势是,采用较大的电流对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进行充电。相应地、对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充电的可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需对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充电方式进行改进;现有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结构如下:它包括载体以及设置在载体上的相互触碰导电的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其中,第一电极组上的第一电极连接电源输入单元(供电),充电时,推动第二电极组上的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触碰,以实现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的电连接,但是,由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均为金属电极,两金属电极触碰时,很难保持紧密贴合,造成供电连接不可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供电连接不可靠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结构,弹性绝缘体提供的较均匀地弹力、能够保证接触端与被接电物紧密地贴合,从而保证电性连接的可靠。
本发明采取的详细技术方案为: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结构,包括载体以及设置在载体上的相互触碰导电的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所述第一电极组包括第一电极、弹性绝缘体和硬质可移板,第一电极通过硬质可移板与弹性绝缘体。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绝缘体上设置有容纳腔,第一电极上设有向外延伸部位形成限位体,第一电极插入容纳腔,限位体从弹性绝缘体外露,限位体和弹性绝缘体之间设置有所述硬质可移板,沿第一电极看、硬质可移板超出弹性绝缘体或者与弹性绝缘体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绝缘体还包括硬质的固定板,固定板与弹性绝缘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分别插入弹性绝缘体对应的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各硬质可移板连接为一体,各固定板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弹性绝缘体为两排以上,各弹性绝缘体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弹性绝缘体的侧壁开设有与容纳腔联通的穿线孔,穿线孔正对接线孔,且分别从弹性绝缘体的两侧外露。
进一步地,连接为一体的弹性绝缘体的断面为旋转对称图形。
进一步地,连接为一体的弹性绝缘体的断面为矩形、或圆形、或椭圆形、或正六边形。
进一步地,硬质可移板、固定板分别与弹性绝缘体的两端固定连接且重合。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弹性绝缘体提供的较均匀地弹力、能够保证接触端与被接电物紧密地贴合,从而保证电性连接的可靠;
2)能够使双压式电连接器通过较大的电流的同时,能够减小涡流损耗、比较节能;
3)无需区分弹性绝缘体的正反、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电极1的半剖的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韶关市方晟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韶关市方晟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40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拼接显示面板
- 下一篇:油水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机床水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