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芯极耳错位量的判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3868.4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4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吴锦利;张斌;鲁俊辉;孙陪道;包晓峰;张盛武;童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G01B11/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兴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8 | 代理人: | 肖兴坤 |
地址: | 213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芯极耳 错位 判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芯极耳错位量的判定方法,方法的步骤中包括:获得电芯的厚度d、电芯的极耳数n、卷针的半径R;将电芯的一端部连接在所述卷针上,旋转所述卷针以使所述电芯卷绕在所述卷针上;当极耳传感器感应到第一片极耳时,通过角位移传感器记录所述卷针的角度位置为θ1,当极耳传感器感应到最后一片极耳时,通过所述角位移传感器记录所述卷针的角度位置为θn,再计算得到第一片极耳的相位角α1=θ1+β,和最后一片极耳的相位角αn=θn+β;再计算电芯极耳的错位量本发明能够消除员工视觉判断的误差,还能够消除电芯卷绕时入料位变化对极耳错位量判定的影响,可以有效地减少电芯极耳错位量的误判和失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芯极耳错位量的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芯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将电芯卷绕在卷针上,然后通过卷针中的左拔针和右拔针背向移动以将电芯拔开,再通过压板将电芯压扁。但是,在电芯卷绕的过程中,电芯中的极耳往往会出现错位,现有的判定极耳错位量的方法是将待测电芯与基准电芯对比,基准电芯的极耳错位量几乎为0,因此待测电芯中的最后一片极耳与基准电芯中的最后一片极耳之间的偏差就是待测电芯的极耳错位量。
但是,基准电芯的极耳错位量是依靠员工视觉判定的,实际并不为0,因此会导致待测电芯的极耳错位量判定失真。并且当电芯绕卷的入料位变化时,待测电芯的第一片极耳与基准电芯第一片极耳不在同一角度,进而会影响待测电芯中的最后一片极耳与基准电芯中的最后一片极耳之间的偏差,进一步导致待测电芯的极耳错位量判定失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芯极耳错位量的判定方法,它能够准确的判定电芯极耳的错位量,能够消除员工视觉判断的误差,还能够消除电芯卷绕时入料位变化对极耳错位量判定的影响,可以有效地减少电芯极耳错位量的误判和失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芯极耳错位量的判定方法,该方法基于卷针、极耳传感器、角位移传感器实施;其中,
所述卷针包括左拔针和右拔针,所述左拔针和右拔针用于背向移动以拔开电芯;
极耳到所述卷针的连线与所述左拔针拔开电芯时的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极耳的相位角;
所述角位移传感器用于直接或间接地记录所述卷针的角度位置,当所述卷针的角度位置为0°时,所述极耳传感器到所述卷针的连线与所述左拔针拔开电芯时的移动方向之间夹角为β;
方法的步骤中包括:
获得所述电芯的厚度d、电芯的极耳数n、卷针的半径R;将电芯的一端部连接在所述卷针上,旋转所述卷针以使所述电芯卷绕在所述卷针上;在电芯卷绕的过程中,通过所述极耳传感器感应所述电芯中的极耳,当所述极耳传感器感应到第一片极耳时,通过所述角位移传感器记录所述卷针的角度位置为θ1,当所述极耳传感器感应到最后一片极耳时,通过所述角位移传感器记录所述卷针的角度位置为θn,根据θ1得到第一片极耳的相位角α1=θ1+β,根据θn得到最后一片极耳的相位角αn=θn+β;
计算电芯被拔开压扁后最后一片极耳与第一片极耳之间的错位量
进一步提供一种旋转卷针的具体方式,所述卷针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以便通过电机驱动所述卷针旋转;
所述角位移传感器也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角位移传感器通过记录电机输出轴的角度位置进而得到所述卷针的角度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38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