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氨化的可降解树脂缓控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0711.6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2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陈巧和;司文彬;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40 | 分类号: | C05G3/40;C05G3/90;C05G5/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氨化 降解 树脂 控释 肥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止氨化的可降解树脂缓控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缓控释肥料包括芯材、内包膜、中包膜和外包膜,所述芯材为尿素,所述内包膜为可降解淀粉聚丙烯酸共聚物,所述中包膜由羟基磷灰石、硝化抑制剂和聚乙烯醇混合喷涂于内包膜尿素表面而制得,所述外包膜为聚乳酸、丙酮和聚乙烯醇合喷涂于中包膜尿素表面而制得。本发明提供的三层壳结构的可降解树脂包膜缓控释肥料,通过可降解树脂包膜肥料使肥料产品具有可降解性能,从而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羟基磷灰石负载硝化抑制剂可以对硝化细菌进行吸附并抑制其对铵态氮的转化,防止氨化,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增强了肥料的缓控释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用肥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氨化的可降解树脂缓控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人口持续增长,粮食生产面临严峻形势。在人均占有耕地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提高单产来增加粮食产量,而提高单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增加农田肥料投入量,保证作物的有效养分供应和提高化肥养分利用率。氮肥作为世界化肥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肥料品种;适宜的氮肥用量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有重要作用。
氮肥在应用过程中,往往存在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而导致作物氮肥利用率低的因素之一就是肥料分解过快, 释放出的氮素,超过了作物的吸收量。这样不仅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 而且出现了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态氮含量超标、氧化亚氮气体排放量增加等环境问题。因此, 人们试图通过制造缓释性氮肥以适应作物不同生长期对氮的需要, 以降低氮的淋溶、氨挥发和反硝化气态损失来提高化肥利用率, 减少因施用化肥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目前农业生产中已大面积推广缓释性氮肥,常见的有包硫尿素、脲甲醛、硝化脲酶抑制剂和树脂尿素等。在缓释氮肥中,每一种产品都具有其优势和缺陷,但是绿色、健康、安全是目前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发展绿色农业,使用绿色环保肥料才能满足当下社会发展需求。其中,树脂尿素肥料一种优良的缓控释肥料,主要是将热塑性树脂或者热固性树脂裹覆大颗粒尿素的表面,形成养分释放的半透膜,从而达到缓释或控释的肥料,生产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树脂尿素实际应用中,解决树脂的可降解问题,防止短时间内大量肥力释放造成氨化问题,是树脂尿素绿色环保发展的重要课题。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910264127.7公开了一种温控缓释氮肥的制备方法,将尿素颗粒作为主要材料,使用蜡质或油脂作为温控层包衣材料,使用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作为缓释层包衣材料,通过两个功能包衣层的不同配比达到不同的温控释效果。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410471267.9公开了一种高吸水树脂包纳尿素共体颗粒外层包衣缓释肥料利用高吸水树脂包纳尿素形成共体颗粒,在其外层包衣复合天然有机成膜剂制作而成的一种新型环保的尿素缓释肥料;能根据作物生育进程吸氮规律满足对氮素养分的需求。所用高吸水树脂、天然有机成膜剂无毒、无害、无污染;适用于农作物、苗木、花卉、蔬菜、瓜果等作肥料使用。
为了有效解决缓释氮肥中树脂尿素的降解问题,同时避免短时间内大量肥力释放造成氨化,从而引起肥力损失的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可降解树脂缓释氮肥,进而促进缓释氮肥的发展和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可降解树脂缓控释肥料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肥力造成氨化引起氮损失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止氨化的可降解树脂缓控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从而在实现树脂缓释氮肥降解问题的同时,有效避免了树脂缓释氮肥的氨化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氨化的可降解树脂缓控释肥料,所述缓控释肥料包括芯材、内包膜、中包膜和外包膜,所述芯材为尿素,所述内包膜为可降解淀粉聚丙烯酸共聚物,所述中包膜由羟基磷灰石、硝化抑制剂和聚乙烯醇混合喷涂于内包膜尿素表面而制得,所述外包膜为聚乳酸、丙酮和聚乙烯醇合喷涂于中包膜尿素表面而制得。
优选的,所述尿素的颗粒粒径为 2-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07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