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密封性且带有自动固定功能的引线框架上料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9813.6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3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罗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浩 |
主分类号: | C25D7/00 | 分类号: | C25D7/00;C25D17/00;C25D17/06;C25D2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1404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性 带有 自动 固定 功能 引线 框架 上料机 | ||
本发明涉及上料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密封性且带有自动固定功能的引线框架上料机,所述第一滑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装载箱,所述横杆的上表面贯穿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横杆的内表面通过限位弹簧与限位块弹性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下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电镀池,所述电镀池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导流板。当限位块向下滑动,通过连杆给夹块斜向下的拉力,自动对引线框架进行固定,达到了引线框架固定效率高,固定牢固的效果,同时提高了引线框架的电镀效率,对通过推杆对气囊进行挤压,气囊放气,使引线框架周围的电镀液在一定区域内流动,使引线框架电镀的更加均匀,电镀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上料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密封性且带有自动固定功能的引线框架上料机。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行业中,引线框架电镀加工前需要取料上料,然后输送至电镀区电镀,通过上料架对引线框架进行上料,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提高产品的产品生产率,并且使引线框架电镀的更加均匀,使引线框架的次品率更低。
但是,在引线框架上料的过程中,如果引线框架夹持的不稳,会导致电镀不均匀,影响引线框架的产品合格率,同时引线框架固定不牢固导致掉落会影响引线框架的电镀进程,影响设备的生产效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高密封性且带有自动固定功能的引线框架上料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密封性且带有自动固定功能的引线框架上料机,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高密封性且带有自动固定功能的引线框架上料机,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装载箱,所述横杆的上表面贯穿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横杆的内表面通过限位弹簧与限位块弹性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下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电镀池,所述电镀池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装载箱的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架,所述装载箱的内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吹气管,所述顶架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固定架。
所述装载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夹块,所述夹块的左侧通过连杆与限位块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限位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块,所述装载箱的内部底端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的右侧通过支撑弹簧与装载箱的内表面右侧弹性连接,所述支撑弹簧的左侧与装载箱的内表面左侧通过限位伸缩杆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弹簧的左侧和装载箱的内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推杆。
作为优化,所述吹气管朝向装载箱内部的一侧开设有气孔,气孔均匀的开设在吹气管上。
作为优化,所述第二滑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滑轨以限位块为对称轴左右对称。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滑板的尺寸与挤压块的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一滑板与挤压块相远离。
作为优化,所述限位伸缩杆位于气囊的上下两端,所述限位伸缩杆与气囊相远离。
作为优化,正常状态下支撑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高密封性且带有自动固定功能的引线框架上料机,当限位块向下滑动,通过连杆给夹块斜向下的拉力,同时滑块受到斜向下的拉力在滑槽内向两端位置滑去,同时夹块将引线框架的底端夹持在夹块与装载箱之间,当引线框架进行电镀时,自动对引线框架进行固定,达到了引线框架固定效率高,固定牢固的效果,同时提高了引线框架的电镀效率。
2、该高密封性且带有自动固定功能的引线框架上料机,限位块向下滑动的同时,倒三角形状的挤压块将两个第一滑板向两端推去,支撑弹簧收缩,在支撑弹簧的推力作用下,对通过推杆对气囊进行挤压,气囊放气,使引线框架周围的电镀液在一定区域内流动,使引线框架电镀的更加均匀,电镀效率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浩,未经罗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98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