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楼盖及其模块化预制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39773.5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24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费浩杰;王星星;王维;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5/10 | 分类号: | E04B5/1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徐红梅 |
地址: | 21200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型钢 组合 楼盖 及其 模块化 预制 装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楼盖及其模块化预制装配方法,该组合楼盖包括冷弯薄壁型钢骨架、蒸压加气混凝土板、钢筋网、轻质混凝土和饰面层,冷弯薄壁型钢骨架为网格状,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嵌入冷弯薄壁型钢骨架的网格中,并与冷弯薄壁型钢骨架固定连接;钢筋网设置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上方,并与轻质混凝土现浇成整体;饰面层设置于轻质混凝土的上表面,并与冷弯薄壁型钢骨架固定连接。该组合楼盖具有受力传力明确合理的优良性能,可以满足大跨度的要求,易于空间灵活分割,适应住宅市场要求。本发明的装配方法具有工序简单、速度快、整体性好的优点,有利于实现建筑节能,便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这一绿色建筑的工业化生产和模块化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结构,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楼盖及其模块化预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多年以来,冷成型钢结构以其自重轻、易成型以及环保可回收等优点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低层住宅及小型工业建筑,并正在向多层建筑扩展。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低层冷成型钢结构住宅技术,截止到现在,冷成型钢结构主要还是应用在三层以下建筑。由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地震灾害严重,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从低层发展到多层更加符合我国国情。此外,现有的冷弯薄壁型钢房屋的预制装配技术限于型钢骨架,施工现场仍需要大量的人工完成板材及管线的安装,缺乏能够满足模块化房屋预制装配技术的墙体、楼板及相关连接的构造措施。因此,研究模块化全预制装配技术,通过建筑构配件的工厂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以及现场装配施工,使建筑物的生产过程变得和组装汽车、家具一样符合工业化的要求是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这一绿色建筑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前提,同时也是加快住宅产业化、预制装配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目前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中,国内外常用的楼盖主要包括轻钢木楼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和现浇混凝土复合楼板三种。轻钢木楼板自重轻,施工速度快,但仅适用于板跨较小的情况,且此类楼板存在刚度小、防颤效果差等不足。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因其造价较高,多用于多、高层建筑中。现浇混凝土复合楼板具有刚度大、抗撞击、防颤效果好、经济性好等优点,但其自重大,安装速度慢,对施工条件要求较高。日本采用的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ALC)楼板可以大大减轻结构的自重,同时具有较好的使用功能,但此种楼板厚度较大,且主要用于低层钢结构住宅。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受力传力明确合理的新型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楼盖。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组合楼盖的模块化预制装配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楼盖,该组合楼盖包括冷弯薄壁型钢骨架、蒸压加气混凝土板、钢筋网、轻质混凝土和饰面层,冷弯薄壁型钢骨架为网格状,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嵌入冷弯薄壁型钢骨架的网格中,并与冷弯薄壁型钢骨架固定连接;钢筋网设置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上方,并与轻质混凝土现浇成整体;饰面层设置于轻质混凝土的上表面,并与冷弯薄壁型钢骨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冷弯薄壁型钢骨架包括冷弯薄壁C型边梁、工字形肋梁、直角加劲件、钢拉带和连梁,工字形肋梁包括纵横交错设置的纵向工字形肋梁和横向工字形肋梁,且纵向工字形肋梁和横向工字形肋梁两端分别嵌入连梁和冷弯薄壁C型边梁内,纵向工字形肋梁和横向工字形肋梁的端部分别与连梁和冷弯薄壁C型边梁通过直角加劲件固定连接;钢拉带位于冷弯薄壁C型边梁和纵向工字形肋梁的下方,并与冷弯薄壁C型边梁和纵向工字形肋梁的下翼缘固定连接成整体。
优选的,纵向工字形肋梁和横向工字形肋梁均包括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梁和压型钢板,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梁的腹板之间通过若干压型钢板背靠背固定设置。
优选的,横向工字形肋梁的冷弯薄壁C型钢梁上设有通孔,用于穿入纵向工字形肋梁,形成纵横交错的结构,且纵向工字形肋梁和横向工字形肋梁连接处通过直角加劲件固定。
优选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位于相邻的工字型肋梁之间,且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与工字形肋梁的下翼缘通过自攻螺钉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97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公路安全养护施工设备
- 下一篇:一种水箱及熨烫头和熨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