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电子管柱锁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9052.4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7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黄云波;陈涛涛;唐升科;吴向胜;章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云波 |
主分类号: | B60R25/0215 | 分类号: | B60R25/0215 |
代理公司: | 安徽潍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6 | 代理人: | 王君安 |
地址: | 浙江省温州市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子 管柱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子管柱锁,包括安装壳、管柱、微型气缸和锁舌,所述安装壳上连接有第一霍尔传感器、第二霍尔传感器和壳体,所述壳体近左端下端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有第一齿轮杆,所述壳体中部上端设置有微型气缸,所述微型气缸顶端连接有锁舌,所述壳体近右端上端设置有管柱,所述管柱末端连接有第二齿轮杆,所述管柱与第二齿轮杆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第二齿轮杆另一端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有万向节传动轴,所述锁舌的位置主要决定了管柱的上锁与解锁状态,本发明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精简,通过物理方式限制管柱运动,起到保护汽车安全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管柱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电子管柱锁。
背景技术
当前人们对汽车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汽车的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关注。为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汽车安全装置上。其中,电子转向管柱锁与无钥匙进入与启动系统共同成为安全性能方面的重要部分,已在国内外的高档车型上取得了广泛应用。
而国内的研发和生产这类锁的企业并不是很多,目前仍然是国外几个主流汽车零件厂商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整个汽车市场上车型多;更新换代相对较快,研发周期也因此相对较短。而且通常每个车型对结构没计要求不太一样。因此存在许多难题,在众多难题中,锁舌断裂和变形现象会导致损坏关联结构,因此非常需要可靠性好的汽车电子管柱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汽车电子管柱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安装壳、管柱、微型气缸和锁舌,所述安装壳上连接有第一霍尔传感器、第二霍尔传感器和壳体,所述壳体近左端下端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有第一齿轮杆,所述壳体中部上端设置有微型气缸,所述微型气缸顶端连接有锁舌,所述壳体近右端上端设置有管柱,所述管柱末端连接有第二齿轮杆,所述管柱与第二齿轮杆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第二齿轮杆另一端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有万向节传动轴,本发明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精简,通过物理方式限制管柱运动,起到保护汽车安全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第一霍尔传感器电性连接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霍尔传感器电性连接微型气缸。
优选的,所述第一霍尔传感器与第二霍尔传感器均采用一种开环式电流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杆与第二齿轮杆尺寸相同,且第一齿轮杆与第二齿轮杆外包裹有传动带。
优选的,所述微型气缸顶部活塞杆与锁舌为一体结构,且锁舌直径大于第二齿轮杆。
优选的,所述微型气缸电性连接外部控制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精简,通过物理方式限制管柱运动,起到保护汽车安全的作用,同时锁舌延伸部分减少了与第二齿轮杆的接触面积,其直径大于第二齿轮杆,提高其承载应力,增加稳定性,防止断裂和变形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汽车电子管柱锁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汽车电子管柱锁结构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锁舌锁定管柱结构简图。
图中:1-安装壳,2-第一霍尔传感器,3-第二霍尔传感器,4-壳体,5-驱动电机,6-第一联轴器,7-第一齿轮杆,8-管柱,9-轴承,10-第二齿轮杆,11-转动带,12-第二联轴器,13-微型气缸,14-锁舌,15-万向节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云波,未经黄云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90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