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管结构及齿轮箱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8606.9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7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米中生;刘增民;陈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高精齿轮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钟扬飞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管 结构 齿轮箱 机构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油管结构及齿轮箱机构,涉及管道设备的技术领域,本申请的油管结构,包括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和第四管,其中,第一管具有第一贯穿孔,第一管的管壁上设有与第一贯穿孔相通的第一孔;第二管具有第二贯穿孔,第二管与第一管连接;第三管具有第三贯穿孔,第三管的管壁上设有与第三贯穿孔相通的第二孔,第三管与第二管连接;第四管具有第四贯穿孔。故本申请具有简化油路结构,缩小润滑管路的安装空间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管道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管结构及齿轮箱机构。
背景技术
机械设备内各个设备的润滑是通过外接润滑油管将润滑油引入到各个零部件上所需润滑的部位来实现的。
但是,现有技术中,润滑油管路中的进回油通道一般是独立的,即用两个管路来分别实现进油和回油,润滑油管路过于复杂,占用空间大。
而且,由于现有技术中机械设备结构复杂,受机械设备本身的空间限制,很难有布置外接润滑油管路的空间,若机体外部管路过多还会存在管路易损坏的风险。再者,外接润滑油管需要考虑其固定方式及进油方向,而且外接管路的密封可靠性差,不易安装,容易产生漏油。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管结构及齿轮箱机构,其能够实现润滑油向齿轮箱机构的输入和输出,从而使得结构简单,缩小了安装空间。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油管结构,包括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和第四管。所述第一管具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管的管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贯穿孔相通的第一孔,所述第二管具有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管与所述第一管连接,所述第三管具有第三贯穿孔,所述第三管的管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贯穿孔相通的第二孔,所述第四管具有第四贯穿孔,其中,所述第三管与所述第二管连接,所述第四管设于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和所述第三贯穿孔内,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四贯穿孔相互隔开,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四贯穿孔相互隔开。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贯穿孔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和所述第三贯穿孔长度之和,即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和所述第三贯穿孔长度之和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四贯穿孔的长度。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贯穿孔的轴线和所述第四贯穿孔的轴线成重合设置;所述第二贯穿孔的轴线和所述第四贯穿孔的轴线成重合设置;所述第三贯穿孔的轴线和所述第四贯穿孔的轴线成重合设置。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一贯穿孔的轴线成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三贯穿孔的轴线成垂直设置。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贯穿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四管的外管径;所述第二贯穿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四管的外管径;所述第三贯穿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四管的外管径。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贯穿孔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四管通过所述第一凸起连接所述第一管;所述第三贯穿孔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四管通过所述第二凸起连接所述第三管。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设于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管之间。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的外壁上设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设于所述第二管与所述外螺纹之间。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密封环槽,所述密封环槽用于安装密封零件。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设有多个,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管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孔设有多个,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三管的外壁上。
一种齿轮箱机构,包括油管结构和箱体;所述油管结构为上述油管结构;所述油管结构设于所述箱体。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高精齿轮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高精齿轮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86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往复式线圈绕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矿用本安型多参数记录显示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