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转位马达间隙自动测量装置与测量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37860.7 | 申请日: | 2020-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06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于得涛;张路;张福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B7/14 | 分类号: | G01B7/14;G01B21/16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陈鹏 |
| 地址: | 10085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转位 马达 间隙 自动 测量 装置 测量方法 | ||
1.一种可转位马达间隙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测量装置包括轴向加载模块(1)、径向加载模块(3)、测量工装(4)、径向测量模块(5)、轴向测量模块(6)、马达旋转模块(9)和姿态转位模块(7),其中,
测量工装(4)为壳体结构,在其内部固定马达(2),并在壳体上负载轴向加载模块(1)、径向加载模块(3)、径向测量模块(5)和轴向测量模块(6);
轴向加载模块(1)沿马达(2)的轴向固定在测量工装(4)上,用于向马达(2)施加轴向加载力;
径向加载模块(3)沿马达(2)的径向固定在测量工装(4)上,用于向马达(2)施加径向加载力;
径向测量模块(5)沿马达(2)的径向固定在测量工装(4)上,置于径向加载模块(3)的对侧,用于测量马达(2)的径向间隙;
轴向测量模块(6)沿马达(2)的轴向固定在测量工装(4)上,置于轴向加载模块(1)的对侧,用于测量马达(2)的轴向间隙;
马达旋转模块(9)固定于姿态转位模块(7)上,用于驱动马达(2)旋转,用于实施马达圆周方向不同角度位置的重复轴向和径向间隙测量;
姿态转位模块(7)用于带动测量工装(4)和马达旋转模块(9)绕垂直于马达(2)轴线的方向进行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测量工装(4)为具有一面开口的长方形壳体,具有开设V型槽的两相对侧壁,V型槽用于固定马达(2)的马达轴,测量工装(4)的外壁上固定轴向加载模块(1)、径向加载模块(3)、径向测量模块(5)和轴向测量模块(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径向加载模块(3)穿设固定在测量工装(4)上,包括径向气缸(31)、径向压力缓冲机构(32)和径向连接机构;所述径向气缸(31)用于输出径向气动加载力,所述径向压力缓冲机构(32)用于径向气动加载力的缓慢加载,所述径向连接机构用于将径向加载模块(3)固定在测量工装(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径向压力缓冲机构(32)包括径向缓冲头(33)、径向缓冲机构壳体(34)、缓冲弹簧(35)和梯形块(37),其中,径向缓冲机构壳体(34)为两端带有开口的中空柱状壳体,径向缓冲头(33)以倒T形结构固定插入径向缓冲机构壳体(34)的一端开口;
径向缓冲机构壳体(34)另一端开口处通过梯形块(37)螺纹封堵,梯形块(37)上朝向径向缓冲头(33)的一端固定缓冲弹簧(35),径向缓冲头(33)与缓冲弹簧(35)接触时可以沿缓冲机构壳体(34)的内壁滑动;梯形块(37)另一端轴向开设螺纹孔,与径向气缸(31)的轴体末段螺纹配合,使径向气缸(31)的轴体的伸缩运动可以带动梯形块(37)、缓冲机构壳体(34)、缓冲弹簧(35)及径向缓冲头(33)形成整体运动,并通过缓冲弹簧(35)将气缸加载力连续缓慢的作用于马达外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径向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块(36),连接块(36)为中空柱状结构,径向缓冲机构壳体(34)与连接的径向气缸(31)穿过其内部,通过径向气缸(31)缸体上的螺纹结构与连接块(36)远离径向缓冲头(33)一端螺纹配合,将径向缓冲机构壳体(34)、径向气缸(31)和连接块(36)连为一体;连接块(36)与径向缓冲头(33)相近端加工外螺纹,通过与测量工装(4)壳体上开设的螺纹孔配合,带动径向缓冲头(33)、径向缓冲机构壳体(34)和径向气缸(31)一同固定于测量工装(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轴向加载模块(1)沿马达(2)轴向固定在测量工装(4)上,包括轴向气缸(11)、轴向压力缓冲机构( 12) 和轴向连接结构,所述轴向气缸(11)用于输出轴向气动加载力,所述轴向压力缓冲机构( 12) 用于轴向气动加载力的缓慢加载,所述轴向连接结构用于将轴向加载模块(1)固定在测量工装(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未经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786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