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的高分子针织纤维生产设备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6228.0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3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李祥;朱学真;郭建厂;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辛县佳辉服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3/02 | 分类号: | D06B3/02;D06B23/20;D06B2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倩 |
地址: | 2367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高分子 针织 纤维 生产 设备 方法 | ||
本说明书一种高强度的高分子针织纤维生产设备及方法,包括主管道和分料球,所述的主管道内壁焊接有内层,所述的主管道外围镶嵌有输料管,所述的输料管与内层连接处镶嵌有十根电热管,所述的输料管与主管道内部相互贯通,所述的主管道一端靠近外围处开设有连接螺纹孔;通过设置主管道以及相应的分料球以及相应的内框等结构,在使用时保证了在纤维丝在加捻之前在其表面涂抹融化后的硅胶在使用时,加强了纤维丝在使用时强度,并且经过硅胶的加入在使用时其整体的抗拉伸强度大大增加,并且经过硅胶的设置是的其纺织后的布料具有一定的耐腐蚀以及其放水效果,从而使得其使用效果大大增加。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纺织纤维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度的高分子针织纤维生产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纤维分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种。亚麻、棉纱、麻绳等是从植物中获取的,属于天然纤维;羊毛和丝绸来自动物,也是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的种类很多,例如尼龙、人造纤维、玻璃纤维等等。
新型纤维应用于针织品行业占到80%,应用于家用纺织品占20%。我国新型纤维不但市场很大,其产品的平均利润率较高,是纯棉产品的1-2倍。由于其主要生产原料是新型纤维,棉花价格的巨幅波动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各相关企业应在完善纺织纤维产业链的同时,重视新型纺织纤维产业的发展,科学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和节奏,超前部署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实现我国纺织产业由跟随式发展向引领式发展的跨越。
现有技术中的纺织纤维在生产时一般采用常规的加捻等方式进行,然而在使用时,由于其本身结构的限制使得其对于纤维的强度一般都是采用加捻强度来进行控制其纤维强度。然而这样的方式在使用时往往造成其纤维的手感较差,在使用时其也造成其在生产时对设备的要求也更加苛刻,从而无法满足现有技术所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强度的高分子针织纤维生产设备,包括主管道和分料球,所述的主管道内壁焊接有内层,所述的主管道外围镶嵌有输料管,所述的输料管与内层连接处镶嵌有十根电热管,所述的输料管与主管道内部相互贯通,所述的主管道一端靠近外围处开设有连接螺纹孔。
所述的输料管一端螺纹安装有分料球,所述的分料球两侧均镶嵌有连接管,所述的连接管一端均镶嵌有内框,所述的内框外围镶嵌有第二电热片,所述的内框内壁镶嵌有六个电热出料口,所述的电热出料口内开设有内孔,所述的内孔与内框内部相互贯通。
优选的,所述的主管道还包括:密封盘和外接管,所述的主管道靠近另一端处镶嵌有外接管,所述的外接管与主管道相互贯通,所述的外接管一侧的主管道端点处通过螺栓安装有密封盘。
优选的,所述的密封盘还包括:所述的密封盘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内管,所述的内管外围呈齿轮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生产设备还包括:支架,所述的支架两端分别贯穿第二电热片焊接在两个内框上,所述的支架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的固定孔通过螺栓与连接片固定安装外接管。
优选的,所述的内框还包括:连接固定板和连接架,所述的内框之间焊接有连接固定板,所述的连接固定板内侧与主管道之间焊接有连接架。
优选的,所述的分料球还包括:第一电热片,所述的分料球上螺纹安装有第一电热片,所述的第一电热片与分料球接触面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主管道另一端呈半球形封闭结构,所述的内管为中空的陶瓷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内框内侧焊接有保温层。
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的高分子针织纤维生产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一下步骤:
S1:设备安装,将设备安装在纤维加捻前的流水线路上,加捻所需足量的纤维丝都穿过一个内框内,再将高温液化的硅胶管道连接到外接管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辛县佳辉服饰有限公司,未经利辛县佳辉服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62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