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云平台的智能配电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36053.3 | 申请日: | 2020-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9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 发明(设计)人: | 郑雷;张承慧;孙波;张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圣梅 |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平台 智能 配电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云平台的智能配电系统及方法,包括:客户端、云端和至少一个监控端;所述监控端实时地对所监测站点处的相关数据进行检测并发送给云端;所述客户端用于获取云端的数据,并能够向云端下达控制指令;所述云端在收到监控端所发送的数据时,对所接收的数据进行解析,从而获取监控端编号信息和检测信息,之后根据监控端编号信息调取存储于数据库服务器中的相应数据的正常值范围数据,之后将监控端检测信息与相应数据的正常值范围数据进行比较,若监控端检测信息落入正常值范围则为数据正常,反之则为数据异常。系统拓扑结构简单,应用接入灵活,满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系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云平台的智能配电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电网是电力网络的简称,通常是指联系发电与用电,由输电、变电、配电设备及相应的二次系统等组成的统一整体。而随着发展,由于分布式发电和小微电网概念的出现,将发电单元也一起纳入了电网的整体规划。现代电网已经成为了目前世界上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的人造系统和能量输送体系。
所谓智能配电网络,就是配电网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设备技术、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智能配电网络的核心内涵是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即坚强的智能电网(StrongSmart Grid)。
智能配电网络可以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输电网的电能损耗。随着智能电网的出现,现有技术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在电子自动化系统中,很多操作、控制和保护功能都需要优化,以达到最大的效率和可靠性。一个灵活的网络架构,需要确保在发、输、配电等各方面及时采集准确的信息,需要为用户网络提供持续可靠的操作。
从智能化电网的具体需求出发,解决智能化电网中目前面临的困难,提高电网管理水平。目前,大部分电网的智能化、数字化程度不高,管理模式相对被动,存在极高的随意性。
20世纪,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了智能电网相关研究,而建设智能配电网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电力工业特点,通过不同方向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各自的技术方向和发展路线,反映了各自对于未来电网的不同思考。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目前国内电网发展现状,如图1所示的现有智能配电网络系统结构包括:
(1)业务系统,就像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他负责把晦涩的数据以我们所希望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不用面对一个个无趣、冰冷、分布在各处的开关就可以掌握整个网络的运行状态。但是严格来说这些只是智能配电网络的外延,并不是智能配电网络的本体组成。
(2)通信平台,智能配电网络对外的接口,负责汇和采集各种参数,并提供构建业务系统的平台,是智能配电网络的关键组成,它的存在既可以隔离业务系统与电网系统,作为电网与外界的一道非常重要的防火墙,也是电网最正式的信息发布窗口,它能反映设计者对于电网性能的所有诉求,并以数字化的方式供其他系统调用,而内部的通信模块还担负着内部的通信需求。
(3)执行单元,最直接的功能实现的部分,系统功能的最终执行者和监测者,包括了各种开关、传感器、转换设备,储能设备,发电及输电设备,是作为电网的最基本存在。它有一定自发处理能力,并具有保存自觉智能化执行能力的单元,但是现有的智能配电网络局限性较大,没有较为灵活的适应性。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基于云平台的智能配电系统,监控端能够为多种不同级别的站点,通过借助云端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较佳地实现对多种不同级别站点的监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60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