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辅助烟支密封的加热烟具及包含其的发烟系统和抽吸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35666.5 | 申请日: | 2020-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3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程娅;张明建;郑绪东;邓楠;李志强;王爽;尚善斋;鲁端峰;龚为民;吕茜;廖思尧;汤建国;缪明明;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24F40/20 | 分类号: | A24F40/20;A24F40/40;A24F40/42;A24F40/46;A24D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李静;任永利 |
| 地址: | 65023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辅助 密封 加热 烟具 包含 发烟 系统 抽吸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新型卷烟烟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辅助烟支密封的加热烟具及包含其的发烟系统和抽吸方法。所述烟具包括加热组件(4)其包括:烟支容纳腔,可形变密封套(405),密封套支撑座(406);所述烟支容纳腔上端部具有内凸缘,所述内凸缘的最小内径小于所述密封套支撑座(406)的最大外径;可形变密封套(405),其下端封闭,可活动设置在所述烟支容纳腔内部;与所述密封套(405)一体式连接的密封套支撑座(406)。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发烟系统和抽吸方法。本发明首次使用可形变的密封套和密封套支撑座组合,可活动设置在烟气容纳腔内,用于密封烟支的烟草段。本烟具配合贫氧加热式烟支使用时,不用制备密封的烟草段,简化了烟支的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卷烟烟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辅助烟支密封的加热烟具及包含其的发烟系统和抽吸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卷烟通过燃烧方式使烟草中的烟碱、香味成分释放出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加热卷烟是通过外部热源将烟草制品加热到雾化温度,达到产生烟雾的效果。且加热温度低于烟草的燃烧温度,可以显著的降低卷烟燃烧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降低二手烟对非吸烟人群的伤害。
由于加热卷烟的加热温度比燃烧温度低,与传统卷烟相比,加热卷烟的烟草致香成分难以完全释放,烟气量不足,因此这类香烟较难以被传统烟民接受。如果将卷烟底部密封,则氧气含量会随着加热过程而降低(这是由于行程新鲜烟气的对内部气氛的置换作用),此时,即使升高加热温度,亦不会发生燃烧现象,可以增加烟草致香成分的释放。
但是如果在卷烟制备中,将卷烟底部密封,将对现有的卷烟生产工艺产生较大变动,设备成本太高。期待研发一种简单经济可实现卷烟底部密封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辅助烟支密封的加热卷烟烟具,所述烟具包括加热组件4,其包括:烟支容纳腔,可形变密封套405,密封套支撑座406,周向发热元件;
其中,所述烟支容纳腔上端部具有内凸缘,所述内凸缘的最小内径小于所述密封套支撑座406的最大外径;
可形变密封套405,其下端封闭,可活动设置在所述烟支容纳腔内部;
与所述密封套405一体式连接的密封套支撑座406,其设置在所述密封套405的外部,且可活动设置在所述烟支容纳腔内部;
所述周向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烟支容纳腔的外围。
优选地,所述密封套405为一端密封的类圆柱体,位于发热元件内部,材料为食品级弹性材料且能一定程度的承受高温,如硅胶材料,且密封套405的最小内径小于烟支烟草段的最大外径,以保证密封套405能够将烟支底端密封。
优选地,所述烟支容纳腔的内凸缘替换为设置在所述烟支容纳腔上端的上固定座401,所述上固定座401的最小内径小于所述密封套405的最大外径。
优选地,所述烟支容纳腔和周向发热元件替换为周向发热管404,所述周向发热管404的上端设置上固定座401,所述上固定座401的最小内径小于所述密封套支撑座406的最大外径。
优选地,所述周向发热管404材料为陶瓷或金属管,表面涂覆发热涂层。
优选地,所述密封套支撑座406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密封套405为碗状结构,所述密封套支撑座406至少包裹所述密封套405的一部分。所述密封套支撑座406材料为食品级耐高温材料,如PEEK、SUS304。
优选地,所述烟具还包括下固定座402,其设置在所述烟支容纳腔的下端,所述密封套支撑座406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下固定座402的最小内径。所述上固定座401和下固定座402的材料为耐高温食品级工程材料,如PEEK。
所述上固定座401和下固定座402用来固定周向发热管404或发热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未经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56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