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腹透用加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5384.5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4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朱学研;王淑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爱力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28 | 分类号: | A61M1/28 |
代理公司: | 昆山中际国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11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25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透用 加热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腹透用加热器,所述的腹透用加热器设有放置腹膜透析药液袋的上盖,对所述的上盖的承托面的上表面进行大面积垂直挖空,所述的上盖至少保留一较窄边,在所述的大面积挖空位安装导热板,在所述的较窄边安装感温探头,在所述的导热板的下部安装硅胶发热片,本发明公开的腹透用加热器使热量快速直达腹膜透析药液袋的液位接触面,升温快,热量聚集且均匀,以此减少热耗,提高热量利用率,缩短加热时长,同时隔离发热位对腹膜透析药液袋感温探头造成的热传导干扰,确保探测到的腹膜透析药液袋的温度更加真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腹膜透析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腹透用加热器。
背景技术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透析膜的一种透析方式,简称腹透;通过灌入腹腔的透析液与腹膜另一侧的毛细血管内的血浆成分进行溶质和水分的交换,清除体内潴留的代谢产物和过多的水分,同时通过透析液补充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通过不断的更新透析液,达到肾脏替代或支持治疗的目的。
随着生活水平和物质条件的提高,使用全自动腹膜透析机进行治疗的腹透病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实现夜间治疗,白天自由的工作和生活。市面上的全自动腹膜透析机种类较多,都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和使用价值。这些腹膜透析机的加热承托面(加热承托面用于放置待加热的腹膜透析药液袋)均呈带圆弧的槽口形(槽口形的承托面分布平坦),有着相似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加热的时候,整个槽口形的承托面均处于受热状态,整个托盘面热量呈散发状态,简言之其整个加热承托面均呈发热状态(加热承托面上没有和液袋接触的位置此时处于空加热状态),承托面吸热大,升温慢,一部分热量处于不用浪费状态,而且,加热承托面的整体热量会传导至探测药液袋温度的感温探头,对真实探测腹透药液袋的温度产生干扰,导致实际的药液温度和目标温度之间存在若干误差。这些误差虽然能通过软件算法进行一定的补偿纠正,但这种补偿纠正因为外部环境的异同变化有的时候反而会造成更大的误差。这些腹膜透析机的加热承托面具有一个共同的使用问题“加热时间偏长(尤其是冬天)且温度不够精准”,加热时间过长会影响患者晚间的首次及时治疗、睡眠休息、并会拉长整个夜间的治疗过程,温度误差的存在,会导致注入人体腹腔的药液温度偏冷、偏热。误差通过软件补偿纠正有的时候会造成更大的误差,导致注入人体腹腔的药液温度过冷和过热,过冷的药液注入温度进入人体腹腔会引起病人寒战、腹疼、腹泄、感冒、感染和其它不适;过热的药液注入温度进入人体腹腔会导致腹膜上的毛细血管出血和增加人体的蛋白质丢失;长期使用温差大的透析液,还会刺激腹膜变厚、甚至发炎,给病人增加痛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解决现有腹膜透析机的加热承托面加热的时候热量发散和探测腹透药液袋的温度探头容易受到加热承托面的传导干扰存在误差不够精准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腹透用加热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所述的腹透用加热器设有放置腹膜透析药液袋的上盖,对所述的上盖的承托面的上表面进行大面积垂直挖空,所述的上盖至少保留一较窄边,在所述的大面积挖空位安装导热板,在所述的较窄边安装感温探头,在所述的导热板的下部安装硅胶发热片。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导热板外露于所述的上盖的承托面的上表面。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感温探头外露于所述的上盖的承托面的上表面。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感温探头和所述的导热板在所述的承托面的下表面设有隔离墙。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腹透用加热器设有底座,所述的底座和/或上盖设有支撑位,所述的支撑位用以支撑和/或固定导热板。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导热板处于所述的上盖较高的位置处,所述的感温探头处于所述的上盖较低的位置处。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感温探头选用金属材质,外形接近蘑菇头形状或帽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爱力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爱力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53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