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涂覆超憎水防污闪涂料的绝缘子表面污耐压性能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35048.0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61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赵洺哲;姜波;李辛庚;李文静;王晓明;王倩;王维娜;孙凯;王峰;王继豪;顾朝亮;郑文杰;张丕沛;商攀峰;崔相宇;于丹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N1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杨先凯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涂覆超憎水 防污 涂料 绝缘子 表面 耐压 性能 测试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涂覆超憎水防污闪涂料的绝缘子表面污耐压性能测试方法,首先利用超声波雾化器将污液雾化,且将雾状污液输入积污环境箱中,雾状污液自然沉降均匀分散地落在超憎水防污闪涂层的外表面上,解决了表面能比较低的超憎水防污闪涂层的表面很难染污、甚至无法染污的问题;舍去了传统方法中的涂覆硅藻土的预处理步骤;雾状污液容易均匀充满积污环境箱,使得污液分布更均匀,雾状污液自然沉降均匀分散的速度比较快,积污效率较高;对于无憎水迁移性的超憎水防污闪涂料,雾状污液本身是液态的,润湿度已经达到了污闪闪络的试验要求,省去了传统污耐压固体层试验方法加压试验前需润湿绝缘子表面污秽这一试验步骤,加快了试验进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绝缘防污闪涂料的电气绝缘性能试验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涂覆超憎水防污闪涂料的绝缘子表面污耐压性能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室温硫化硅橡胶(Room Temperature Vulcanized Silicone Rubber,RTV)具有优异的憎水性和憎水迁移性,能显著提高绝缘子的污闪电压,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电力系统中。
但是,随着超、特高压的发展,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不断提高,这对绝缘子的防污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始研究新型的超憎水防污闪涂料,这种防污闪涂层的表面具有良好的超憎水特性,其憎水角超过150°,滚动角小于10°,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老化性和符合工程应用的其他特性。经过数十年的研究,超憎水防污闪涂料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评价涂覆传统RTV防污闪涂料或新型超憎水防污闪涂料的绝缘子是否能正常运行的重要试验之一是污耐压试验,特别是在新型超憎水防污闪涂料的研发过程中,污耐压试验尤为重要。
标准《DL/T 859—2004高压交流系统用复合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提出了污耐压试验的试验方法,具体包括固体层法和盐雾法。标准《DL/T 627—2012绝缘子用常温固化硅橡胶防污闪涂料》提出了盘形绝缘子污耐压性能合格的标准,即在20kg/m3及以上盐度(SES)下,或在试验盐密(SDD)为0.1mg/cm2和灰密(NSDD)为0.5mg/cm2时,污层表面憎水性充分迁移后,相同试验条件下有RTV涂层的绝缘子污闪电压U1相对无RTV涂层的绝缘子的污闪电压U2之比,采用固体层法时不小于2.0,采用盐雾法时不小于1.5。
由于盐雾法用于模拟严苛条件下的运行工况,对设备条件要求高,因此,固体层法被广泛应用。然而,固体层法的染污方法包括浇注法、喷污法、浸染法和定量涂刷法,染污效率低,且不易涂刷均匀,特别是在表面能比较低的憎水、超憎水涂层表面很难染污,甚至无法染污,进而无法开展试验。
因此,如何在试验室内进行模拟试验,先在绝缘子的表面上涂覆超憎水防污闪涂料形成超憎水防污闪涂层,然后人为地在该超憎水防污闪涂层上涂覆污秽,然后通电进行污耐压试验,通过击穿电压的大小判定该超憎水防污闪涂料的污耐压性能是否优良,解决上述传统的染污方法的染污效率低、不易涂刷均匀的技术问题,且解决上述的传统染污方法在表面能比较低的超憎水防污闪涂层表面很难染污、甚至无法染污的技术问题,以对新型的超憎水防污闪涂料的研究开发提供指导,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覆超憎水防污闪涂料的绝缘子表面污耐压性能测试方法。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涂覆超憎水防污闪涂料的绝缘子表面污耐压性能测试方法,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步骤:
1)污秽配制:将硅藻土、二氧化硅、氯化钠以及软化水混合制得污液;
其中,硅藻土的质量:二氧化硅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软化水的质量=(0.8~1.2):(0.08~0.12):(0.20~0.25):(20~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50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