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医诊断病情采集分析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34112.3 | 申请日: | 2020-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3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樊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L2/18;A61B5/02;B08B1/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8 | 代理人: | 魏新培 |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医 诊断 病情 采集 分析 装置 | ||
中医诊断病情采集分析装置,通过可以方便更换的方形垫块,以及可以循环清洗的一体化系统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包括箱体,箱体上安装有方形垫块,方形垫块的每个面上均开设有弧形槽,每个弧形槽内均安装有橡胶垫,方形垫块的一端安装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驱动方形垫块的间歇转动,方形垫块的下方设有清扫杆,清扫杆的前后方向的截面为与弧形槽互相配合的弧形结构,方形垫块的左侧设有消毒箱,消毒箱朝向清扫杆的侧壁为与清扫杆相配合的弧形结构,消毒箱的弧形侧壁上开设有渗液孔,清扫杆转动至消毒箱一侧时,海绵体可与弧形侧壁紧密贴合;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中医诊断病情采集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中医诊断分析是系统科学,是全面与整体的自然科学。中医学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和因果联系,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产生全身性的病理反应,中医诊断分析是通过审察其反映于外的各种病症现象,来分析获知其内在疾病的阶段情况。
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无论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还是在养生上,都是确凿有效可行的。一些学者认为,中医已经跟不上了时代先进科技的发展,“老药罐子”煎药还在使用,中医四诊法的诊断还拿不出确凿的科学实验依据,随着科学进步和人们思维观念的不断更新,中医是否科学,中医究竟是否有效受到了严重的质疑,甚至有的学者提出废除中医。现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的进步越来越缓慢,对于中医理论的研究停滞不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老中医医师退休或离世前没能将数十年积累的经验进行传承和发扬。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更好的辅助中医医师进行诊断过程时将其诊断过程信息进行分析诊断的装置,以备日后进行分析研究使用。
中医的治疗采用传统的“望闻问切”诊断方法,其中中医对于病情的分析主要靠医生的个人能力,这在诊断分析过程中需要一个比较好的诊断分析环境,以达到更好、更准确的分析效果。
由于中医在切脉诊断时的时间较长,同时可以能需要多次诊断分析,目前,临床上中医诊脉时大多将病人手臂放在诊脉枕上,进行长时间的“听脉”诊断,这个过程中是中医里面非常重要的“切脉”的过程,为了保证诊断分析效果,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证医生和患者的舒适性,只有二者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诊断分析在中医中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治疗效果,在诊断阶段需要采用一定的设备辅助以保证诊断分析效果,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中医面诊客观化进行研究,实现中医诊断的客观化和标准化,促进中医诊断理论的应用和进一步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中医诊断病情采集分析装置,通过可以方便更换的方形垫块,以及可以循环清洗的一体化系统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
中医诊断病情采集分析装置,包括箱体,箱体上安装有可间歇转动的方形垫块,方形垫块的上表面高出箱体上端面,方形垫块的每个面上均开设有弧形槽,每个弧形槽内均安装有橡胶垫,方形垫块的一端安装有固定在箱体上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驱动方形垫块的间歇转动,方形垫块的下方设有可前后摆动的清扫杆,清扫杆的前后方向的截面为与弧形槽互相配合的弧形结构,清扫杆的弧形结构上套设有海绵,方形垫块的左侧设有消毒箱,消毒箱朝向清扫杆的侧壁为与清扫杆相配合的弧形结构,消毒箱的弧形侧壁上开设有渗液孔,清扫杆转动至消毒箱一侧时,海绵体可与弧形侧壁紧密贴合,方形垫块的右侧设有废液箱,废液箱未上端开口的箱体结构,清扫杆摆动至废液箱一侧时,清扫杆上的海绵体置于废液箱的上部。
优选的,所述的箱体上设有启动按钮,启动按钮控制步进电机的启动,每按压一次启动按压会带动步进电机转动一次。
优选的,所述的步进电机每次转动的角度为90°,在箱体的上端面上方形垫块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间隙,用来保证方向垫块转动时的干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未经河南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41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